弘历一怔,不解道:“什么机会?”
和珅蹙眉道:“皇上宽仁,愿意给那些贪/腐数额小的官员一个机会,但是在旁省的官员看来,甘肃这件大案,情节恶劣至此,一部分的官员却安然无恙,或者仅仅是小惩大诫。对那些原本就心怀不轨、蠢蠢欲动的官员来说,此案若不严厉处置,会造成极坏的影响。”
和珅的说法绝不是危言耸听,他记得历史上,王亶望的案子就像是一个源头,开启了乾隆朝中后期贪/腐的大势。
弘历闻言陷入了沉思,他听见和珅道:“贪/腐之风一旦盛行,就难以遏制了。”
弘历沉吟半晌,抬眼望着和珅恳切的神情,终于松口道:“那依你看,甘肃的积弊应当如何化解?”
这一点,和珅早在进宫前就已打好了腹稿,他丝毫没有迟疑地应道:“甘肃一省既然放开了捐监制度,像王亶望之流,为了能够尽快赚取更多的银子,他必然会设置出名目繁多的官职,以增加捐监的收入,这样一来,甘肃必然存在冗官的现象。在重惩之后,这一部分官位也应当裁撤掉。同时,排查各省官员的任命情况,若有冗官现象,且经查实没有贪腐情况的,也可以填补甘肃的缺。还有一部分留任京城的翰林,外放到甘肃历练也是可以的。往后数年间的科举选拔人数,也要依照甘肃的缺口进行调整。”
弘历看着青年不假思索的模样,自然明白他定为这番说辞准备了许久。皇帝没有再动怒,只是问道:“为什么是永璂?”
和珅一愣,随即应道:“皇上,守成之君难为,太平盛世的另一面必然流弊滋生,王亶望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贪官,十二阿哥虽然不够圆融,但却足够犀利,可以说是王亶望等人的克星。”
弘历闻言,陷入长久的沉思之中。
☆、第八十一章
皇帝做的决定,出乎了满朝文武的预料。原想着会提高量刑的贪腐银子数额,却没想到皇帝一道圣旨,将斩监候的数额卡死在一千两。
甘肃一省原本气定神闲的官员们,顿时慌了手脚,求爷爷告奶奶地想要求得通融,又听闻京师派了阿桂到地方。一时间,阿桂府上的拜帖如雪片般络绎不绝。
当刘墉将这样的情况告知和珅时,和珅缓缓地将那煮沸的茶水吹凉,笑道:“此番不仅甘肃,各地也应当消停不少。”
刘墉点点头:“和大人,我听闻此番圣上还欲派一皇子到那甘肃去,查明实情后将王亶望等人押解进京,可是真的?”
和珅端着茶碗的动作一顿,有些疑惑地瞥了刘墉一眼:以刘墉的出身和资历,完全不需要如此低声下气地向自己打听这些消息。作为弘历颇为倚重的臣子,只要他自己端得稳,阿哥们想要动他也得掂量掂量。
和珅望着刘墉探究的表情,心思微动:除非,是他自己动了结党的心思。他清了清嗓子,笑道:“刘中堂,这去甘肃可是个苦差事,一路上车马劳顿不说,还容易得罪人。”
刘墉奇道:“得罪人?此话怎讲?”
和珅将一口茶含入口中,待那茶香在口中蔓延开来,方才隐秘道:“刘中堂,您想想,此番去甘肃,为的是什么?”
刘墉迟疑片刻,不甚确定地应道:“查贪?”
和珅笑道:“正是。”
见刘墉面露疑惑,和珅索性就挑明了说:“这阿哥到了甘肃,成千上万的官员眼睛就盯着他,查贪一事,若是草草了之,则不合圣意,若真的下狠劲儿查,且不说各省官员的心思,光是甘肃一地官员的手段,恐怕那养尊处优的阿哥就要吃上些亏。”
刘墉怔怔地看着面前的茶汤,和珅说的这些,他倒是从来未想过。
“如此说来,这竟是件得罪人的差事。”
和珅对刘墉这话不予置评,任他自己寻思去了。
待刘墉走后,和珅看着那碗动也未动的茶汤,惋惜道:“可惜了,一碗好茶。”
朝堂上的局势风云万变,十二阿哥的折子应了皇上的意思,这一消息很快传得阖宫上下都知道。一些历来做惯墙头草的官员,也有些举棋不定。但转念一想到十二阿哥的额娘,便又熄了投诚的心思。
如今乌喇那拉氏当真成了个有名无实的皇后,住所也就成了实际上的冷宫。弘历仿佛将她忘却了一般,只是将她的金册金印收走了,留下时常哀声叹气的两名宫女伺候她。永璂又远在皇陵,对宫内乌喇那拉氏的处境根本顾及不上。所谓皇后,却过得连末等答应都不如。
就在这时,八阿哥称病去朝,成了打破平静的一颗石子。和珅听着刘全眉飞色舞地八卦着这件事时,只觉得哭笑不得。
就连和珅也不得不承认,刘墉的动作极快。和珅的原意只是想试一试刘墉投诚的对象,不想这么快,八阿哥便称病了。
弘历对八阿哥的病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嘱咐他好生休养,但这宫里一年到头,就像是被煞气缠上了一般,八阿哥病后不久,皇贵妃也病倒了。魏佳氏的身子一向算不上好,也不知是操劳太过还是旁的什么原因,协理了六宫一段时间,便卧病在床。顺理成章地,当和珅在养心殿看到十五阿哥自请侍疾的折子时,也只是玩味地挑了挑眉,没有太多的惊讶。
弘历盯着那折子看了许久,终究还是准了。原本说好要派往甘肃查案的皇子,转瞬间便剩下了十一阿哥永瑆。如果身在皇陵的永璂也被算在内的话,也不过就是两位皇子而已
喜欢(历史剧同人)[清穿]再沐皇恩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