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是什么关系?全长安城里的人恐怕都知道,他就是高睿的姘头!而宣承雅却是一个死忠的太子党。
那姘头的主子是什么?那就是他主子。至于说是半个么?只是因高睿还没有在公共场合里承认过他是支持太子的。
不过他也被其余的人自动的归类到太子党里面。
这就有些遭受了池鱼之殃了。
下朝了以后,桓帝离开了大殿,却又叫了李长欢和耶律天佑俩人在御花园里等着,他要在私底下见一见俩人。
耶律天佑听了,也只得等着。
对于他的父皇桓帝,两世的记忆他都很模糊。
前一世是因为桓帝对于他的不待见和疏忽。桓帝一心沉浸于炼丹,根本就没有空闲管自己生的那几个儿子。而这一世,自从带着记忆出生以后,耶律天佑就把自己的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到了李长欢的身上。
从他一出生在这个世界上,他就知道他有一个大他七岁的哥哥。这个人是他这辈子要用尽全力去珍惜和爱护的人。
在御花园里没有等多久,就看到桓帝带着双龙戏珠冠,脚踏百宝履,脚下有些虚浮的往这边走过来。
看着这个已经明显的苍老了很多的男人,耶律天佑忽然就有些不忍心了。
他知道痛失挚爱是什么样的感觉,那种生不如死的绝望和悲痛,在上一世的李长欢离开之后,他日夜都在咀嚼。
而这个王者现在之所以如此的沉迷于仙方道术,既不是为了求长生,也不是求修仙。只是为了能找到自己爱人的魂魄,好在下一世与在一起。
桓帝育有六子三女。皇长子李长欢,次子李长夜,三子李长秀,四子李长安。还有两位皇子早年就夭折了。长女胥阳公主已经招了驸马,次女长阳公主未嫁,三女安阳公主早夭。
他到了老年,子女们都忙着皇位之争,桓帝孤寂的在大明宫里驾崩时,身边不过是三两个宫人太监。
已经被夺权了的帝皇如被拔了爪牙的猛虎,晚景凄凉。而这一切不过就在这一两年间发生。
他还记得很清楚,就是上一世因为桓帝驾崩,自己回来奔丧,三位皇子勾心斗角,有人说桓帝原本是把皇位传给了二皇子,但是却被大皇子夺取了诏书,以太子之位镇压了他的其余几位兄弟,登位成功,年号圣和。
次年,便将他的二皇弟封为幽州王,三皇弟封为云南王,都远离了长安,享富贵而无实权。
也是在那个时候,才有人曝出太子无才无德,甚至不惜为了自己的宠位暗害后宫妃嫔,包括早夭的安阳公主和失火被烧死的兰妃娘娘。
那时候,李长安虽然不相信这样的留言,但是心底始终是有了间隙。
所以后来一系列的强行索要,囚禁,背叛和最后的城破,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却又顺理成章。
对面的桓帝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会想到这么远,他在太监的搀扶下坐下来,免不了又是一阵喘息。
这些年,他的身子每况愈下,眼见是越来越不中用了。
作者有话要说:
☆、陪你
服侍桓帝的太监搬来一张铺了厚厚的软垫的椅子放在树荫下,旁的宫女分立两边。末尾的两名宫女手里持着不断升腾着淡色烟雾的香盏。
一时间,这附近的空气里都染上了这种令人昏昏欲睡的香味。
耶律天佑默默的在心底叹气,正是因为知道有多疼,所以他才无法去记恨桓帝。哪怕是知道自己的母妃就是因为这个男人而死,哪怕这个父亲从未尽到过养育子女的责任。
“父皇,以后那些丹药,就少吃点吧。”耶律天佑不由自主的就说出来这句话。
李长安的脸色顿时就变了。
之前也有言官谏臣多次劝阻桓帝少服用丹药,勿要沉溺于神仙方术,落得与始皇一个下场。全了几次,桓帝都隐忍不发,那些谏臣便越发的得寸进尺了,竟有人在大明宫外死谏。
桓帝一怒之下把那些人全部都抓起来,投进诏狱,不过三五日功夫,那些人就只剩一口气的回家了,并且被罢官免职,永不叙用。
此后,再无人敢劝阻桓帝,道教也因此在大唐渐渐兴盛。
桓帝倒是没有如李长欢预料的一般大发雷霆,反而是饶有兴致的看着耶律天佑,道:“怎么,你不信这些?”
耶律天佑神色有些复杂的看了桓帝一眼,道:“父皇,您该知道我改了名字,就是不想争什么。而长生不死又如何?修炼成仙又如何,失去了的永远也不能再取回来。所以,儿臣不信这些,只相信自己。”
桓帝沉吟片刻,看着李长欢的神色略微有些复杂,许久后才道:“这些话,倒是似曾相识。许久之前,朕也听过。看来天佑你倒是明白事理,以后若是可以掌权天下,也许会是一代明君。”
他说的随意,却让听者脚软。
耶律天佑愣了片刻,和李长欢对视一眼才忙不迭道:“父皇,儿臣绝没有异心。父皇尚且年轻力壮,还能保江山永固。且太子哥哥又是储君,文武兼备……”
桓帝略显不耐的挥挥手,打断他的话,道:“好了,我不过是说说罢了。这天下朕要交给谁,还是朕说了算的。若是朕要交给你,你也推辞不得。”
顿了顿,又有些好笑的看了耶律天佑一眼,道:“倒是怪了,别人求都求不来的江山在你眼里,倒像是一文不值一样。”
耶律天佑这才松了口气,道:“父皇说笑了,您的大好河山又岂是可以
喜欢不见长安共长欢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