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阳郡主最后穿上朱红二品郡主服,头簪七尾凤钗,带着侍女平岚,手捧一叠安华、太医、左氏身边一干涉案人员的供词,进宫告御状去了。
大雨初停,路面有些湿滑,朝阳在宫中青石路上慢慢走着,越发觉得宫里气氛很诡异。
朝阳郡主没有去直接找她的皇伯父,后院鸡毛蒜皮的纠纷是不好呈到日理万机的天授帝跟前的。朝阳请见的是一国之母。宗室女的家庭纠纷,一直归皇后调解,调解不成才交给皇室的大宗正寺处理。
天授帝已故的先皇后姓杨,是西北威远候家的嫡女。
天授帝沐智在登基前只是个庶出皇子,封为郡王,原配王妃虽出身西北威远候的将门杨家,却只是一个旁支嫡女。但这位杨氏十分有才干,精明果敢,能力了得,或打或拉,阴谋阳谋,暗地里将大半个杨氏都陪绑到了沐智的战车上。这才让沐智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军中势力。
后来沐智凭借种种手段,登基为天授帝,本来杨皇后凭借和皇帝年少共患难,又自身能干,十分受宠,帝后和谐要谱出一段佳话的。可偏偏杨氏没福气,生子时难产,好容易挣命把孩子生下来,已经胎死腹中。
杨皇后虚弱又遭逢打击,没两天也跟着走了,临走留下遗言,不让杨氏女入宫为后为妃,只指着比她早半个月生出了长皇子的郑贤妃做了继后。
朝阳郡主私以为杨皇后是个极聪明的女人,知道天授帝最讨厌把持了两代朝政的太皇太后卫氏那样的女人,不喜欢后宫及外戚干政。杨氏知道自己家族功劳太高,有威慑皇权之嫌,任何一个杨氏女没她与天授帝的少年结发的感情,也没她的手腕,入宫后的下场都不会太妙,说不定会带累整个杨家。
杨家再厉害,也是没办法和皇权抗衡的。
正如开国五大异姓王之一的“钱袋子”东兴王卫氏一族,因出了个能干的卫皇后,在第三代昌平帝身体不好的时候,帮助理政。昌平帝死后,卫氏成为太后,扶持了年幼的永和帝登基,自己垂帘听政,之后把持朝政几十年……险些又出了个女帝。
三十年前的外戚卫氏一族,何其显赫,在帮助卫氏,帮助两代皇帝开创“昌和盛世”之后,自身家族也富可敌国,与其有关系的势力,几乎占了大幸半壁江山……
可如今呢?
天授帝斗倒了太皇太后卫氏,登基为帝,而整个卫家……不过是繁华一梦,镜花水月,烟消云散了。
杨皇后多了解天授帝,一番苦心,没有携恩叫天授帝到杨家再找个嫡女封为继后,倒叫天授帝对杨氏一脉感到愧疚,坐稳皇位后没有鸟尽弓藏,反而更加信重杨家。
西北威远候的爵位给了杨皇后的父亲杨涯,杨皇后的弟弟,威远候世子杨南怀的发妻故去,续娶的是琼山县主。杨家女里又出了一个七皇子妃,一个定王府世子妃。
杨家真是简在帝心,十分显赫的家族。
再说现在入主仁明殿的郑皇后,虽没先杨皇后那样长袖善舞,有谋略有胆识,却也容貌端方,心性淳厚,有文采识大体。身份也比较高贵,来自真正的百年世家,荥阳郡郑氏,对天授帝登位也曾有一点助益。
说到荥阳郑氏,他们在大幸朝刚建立时就十分俊杰,飞快投入新皇帝的怀抱,至于气节是什么?如果有这东西,就不可能有绵延几百年还繁盛不衰的“世家”了。没看鲁晋时期显赫一时的“汪”“谢”两家,就因为“不俊杰”,不和寒门皇帝联姻,所以灰飞烟灭了么?
联姻,是古代比较可靠的拉关系抱团的手段。郑氏投靠就投靠地十分彻底,竟然不顾体统,与出身寒门的开国大祖联姻,送了最优秀的直系嫡女入宫,而且做不成皇后也没关系。
众世家大族嘴上谴责“世风日下”,手却不慢,纷纷效仿,送了自家优秀女孩给沐家联姻。反正有郑氏打头阵,给大家挡掉了口水。郑氏真是活雷锋啊。
当时大祖沐投就是个木匠出身,不过当时的智囊左军师“偶然”从大祖家倒掉的老房子的墙根出挖出一个大坛子,大坛子里装了一大摞的族谱,从族谱里一直追溯,竟然追到了一千年前的超级圣贤,文化源头的“孔子”身上。
原来沐投其实是圣贤孔子的弟子端木赐的后人,为避战祸才改了木姓,后来被大祖自己又改成了沐。
这“族谱”也就哄哄无知老百姓了,世家大族的人都知道是咋么回事——话说他们玩这一手,可都是黑带八段的。不过,好歹有这么一说,勉勉强把沐家从寒门直接拔高到了世家大族那一拨的,于是世族送起女儿来,耻度就越来越低了。
开国大祖沐投当然喜欢有相貌、有文化、有底蕴、有家财、的“四有”世家大族的闺女了,不仅能得到更多财力物力人力支援,还可以提高后代子孙的素质和底蕴。
来者不拒,通通笑纳。
大祖的原配万氏只是个农妇,在战乱中去世,大祖追封了原配,就迎娶了有从龙之功,坚定跟着他搞“农民起,义”的世居幽州的百年大世家——范阳卢氏之女为继皇后,将第二个投靠的世家郑氏之女封为贵妃。
大祖给皇子们也都选了世家直系嫡女为妃,一次性提高了沐家的全体档次。最重要的政治意义是——古代遵从嫡长继承制,这意味着所有的皇位继承人的人选,都有一半世家血统,彻底将世家的利益绑在了皇族沐家身上,利于巩固统
喜欢盛世慈光(重生)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