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齐于杰跟他谢无渊说,以后来顺风赌坊都走公账吗?那就走呗。
这几年下来,石海岩、齐于杰没有特意避讳谢无渊,谢无渊也因此对顺风帮的势力范围有所了解,顺风帮的手挺长,比如当初那个“前三后六”什么的,他爹也算是皇上近臣,都从没听说过,顺风帮不过民间一个商人联盟,竟然能打听到这种秘闻,在宫里或者在六部,肯定有眼线。一个这样的组织,所图肯定不小,不趁着现在多奢侈奢侈,谁知道还有没有以后。
五更天,谢无渊揉着布满血丝的双眼,从赌坊出门,在马车里换了官服,一步三摇的去上早朝。
旁人只当谢无渊压力大,再加上某些六部不少人都心知肚明的原因,嗯,情伤什么的嘛,咳咳,干活,干活。
尹玉山和赵宏在验封清吏司更是忙的不可开交,开库调用资料,分派人手,整合章程,拟定规格,如此种种,冗杂繁多。
谢无渊到的时候,尹玉山和赵宏已经按照以往的章程,把一大摞初步拟定的资料汇总好,放在副司长的桌子上,等谢无渊批示。
谢无渊随意扫了两眼,就知道他今早在马车上琢磨不定的地方,尹玉山和赵宏今天在折子上都写了。
一个是龙烛。
所谓龙烛,是内里采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外表刻有蟠龙的、在袭爵大典上点燃的蜡烛,这是只有皇子封爵的时候才能用的东西。
大梁朝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皇子的冠礼与袭爵大典一起举行,并且比普通人要早三年。普通人十五岁加冠,也就是说,皇子们十二岁的时候举行冠礼,以及袭爵大典。
因此,以往皇子的封爵大典,用的龙烛规制都是十二根,一根蜡烛寓意一岁,一共十二岁。
可现在,四皇子九岁,三皇子十五岁,若是按照龙烛的寓意,应该用九根、十五根,然而这样蜡烛的总数就太多了;以往也有过双胞皇子一起受封的情况,一般都只点十二根,而不是二十四根、三十六根,或者更多。
大梁朝有史这么多年,一直都是用十二根,更何况,皇上早不宣布,晚不宣布,偏偏挑了一个这么凑巧的岁数宣布,十二其实也可以解释为九与十五的平均数,也就是两位皇子互相折中。
以往都是十二岁封王袭爵,这会儿一个十五岁,一个九岁,谢无渊有点懵,他到底应该插二十四根,还是十二根?以往也有过生日临近的多个皇子,挤一挤,在同一个日子里一起受封的情况,不过大多是按照人头数开,比如两个人,就每个人点六根,一共十二根;三个人,就每人点四根,一共十二根;四个人,就每人点三根,一共十二根。
一般都是只点十二根。可人家皇子都是十二岁啊,这摊在三皇子和四皇子身上,要是点十二根,那怎么分啊,七根半和四根半?
其次便是王服。
和妃分为贤良淑德四个品阶一样,王的称号不同,品阶也不一样,这准备的王服自然就不同。往年的情况,都是先下圣旨定了封号,再准备封爵,可现在的情况,皇上只有干巴巴的一句话,这王服要怎么准备?按照嫡子和庶子的区别分开,还是统一起来?
再然后是诏书。
拟定诏书也是他们验封清吏司的事儿,封爵诏书上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封地,还是那句话,皇上干巴巴的就说了那么一句话,没有封号,没有封地,谁知道要怎么写?难不成空出来,等皇上自己填?
谢无渊看了一天的资料,头都炸了,最后只能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敲开了石跃今屋里的门。
石跃今笑眯眯的翘着腿,瞧他:“我可不管,谁给你的活,你找谁去。”
谢无渊只能硬着头皮给皇上递了折子,措辞琢磨了好半天,生怕一个不小心把皇上给惹毛了,皇上因着何家的事儿憋了一肚子的火,这档口撞上,只怕有去无回了。
果然,第二天,皇上批复了折子,一句话,“你看着办,给你的活,你再推给朕,你干活还是朕干活?!”
谢无渊琢磨了半天,皇上既然要把三皇子和四皇子凑在一起办,那规格什么的就应该是一样的,龙烛索性统一用十二根吧,每人十二根,反正皇上说了让他自个儿看着办。至于王服,按照嫡子和庶子的区别来吧。惹了圣怒,总比被抓着小辫子要好。
定下规格,谢无渊开始着手派人去各个库调用东西,从王服到王饰,从龙烛到场地,一点一点,细细的看了,所有人准备的东西,都严格的经过谢无渊的手,翻来覆去检查四五次,才能启用。
谢无渊因着之前瞧见三皇子和秦子明私下见面,所以对四皇子的龙烛尤其上心,前前后后检查了不下十遍,生怕出一点儿纰漏。
不怪他小心,主要是,龙烛这东西,太重要了。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有人说我写的好看,我就满足了,(一本满足脸)我这么软萌,你们都不多夸夸我嘛~~~
☆、棋差一招
龙烛又称命烛,是皇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制作的,制作整整三年,其制作方法被列为绝密,谢无渊消息来源广泛,了解的也有限,他只能知道,与皇子同时出现在这世上的胎衣,是龙烛的制作材料之一。
皇子成年那天,举办封爵大典,大典伊始,第一项事情就是点燃皇子的龙烛,并且将龙烛置于正北面,取“面南而王”——封王袭爵之意。
若是当日狂风大作,
喜欢[系统]在下谢无渊,承惠四万两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