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是为了省钱,两人一锅。一般那锅到了面前,他们就先吃面吃菜,接着会用调羹舀汤喝,再吃面吃菜,最后等那锅没有那么烫了,就会最后就着锅把汤给喝完。
老爹这摊子生意,几乎是从第二日的午膳时分开始....就变成是来客络绎不绝....老爹这就又忙活上了,可能他觉得他自己又有了“社会价值”,整个人都变得开心了起来。
他和自己摊子旁边的其他摊贩也是渐渐相熟了,人家见老爹不能讲话,有些时候有什么急话,还会过来帮他讲一讲,老爹要是有个什么急忙急楚的事,人家也会帮老爹看一看档口。
而,到了眼下这一年,似乎这个城里的劳动者也挣得多了一些,好像这17个铜钱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挺可以接受的,不像是三年前,那时候这个价,可能在北区是卖不上的。
☆、黑陶
老爹自从有了个小买卖做起来之后,整个人开心得不得了,晚上回到了南区的宅子里之后,就会在后院,把所有的用具好好再清洗一遍,抹干、以备第二日再用。
罗维礼看出老爹现在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也许这才是所谓的“忙一忙,才更有活力”吧。所以某日,他就去光顾了老爹的摊档,老爹见他来,还挺开心地招呼他,只是没想到他人还坐了下来。当然了,他身边肯定有跟着汤城,那汤城也是坐了下来。罗维礼就想说,不如趁着现在人还没有多起来,在老爹这摊子上解决一下午膳吧。他就跟汤城说他要在这里用午膳,那汤城就非得跟他点一个“两面一锅”,他也有点无奈,不过还是要了个两面一锅。
两人吃着那汤锅,罗维礼是觉得挺好吃的,可就是,总觉得用这种锅子,在感觉上没有那在扬州吃小砂锅时的砂锅来得“有感觉”。这是属于有了前后比较的人的内心感受,可能这里的人也没有拿这锅子和砂锅做过比较,所以不会体会到罗维礼的感受与想法。
罗维礼就想着,不如干脆,为了老爹的生意,弄来砂锅吧。
可是,那砂锅又易碎易裂,经不起长途运输,运到后可能一、两成的成品就会坏掉,而且,用那锅煮久了、用的时间长了后,也是会裂掉的。这时代也不比现代,物资没有那么丰富,总不能把那种不经用的东西运来屯一堆吧。还是得找经用的....
他以前有个朋友开陶艺吧,也不见那朋友对什么其它事情有兴趣,就是好像很喜欢陶艺,跟他在一起时,也是三句不离陶艺、陶具。
好像他就有说过什么,砂锅就是掺了细砂的陶锅,所以不经用。罗维礼还回他,说现在谁家里还用陶制的锅啊。那朋友就讲说,你这就不懂了吧,现在那些日本人就兴用“砂锅”,不过是他们用现代工艺,加了料制成的砂锅,牢固得很,长得一个砂锅样子,可是怎么煮都不会坏。他还说什么,其实,根本用不着什么日本的现代工艺,说中国有两个地方,用古法制出来的黑陶就够达到那种“经久耐用”的效果。说是一个在山东一个不知道什么城的,好像是叫朱城(其实是诸城,罗维礼不晓得到底是哪个‘zhu’字),还有一个是在云南香格里拉那边藏族的一个分支里。
那个朱城,说是制出来的黑陶经用,是因为什么河水冲积出来的泥土质量天然的高质,而香格里拉那边的黑陶经用,是因为他们那边山上的岩的质量天然的好。
本来,罗维礼还没有说记得那么清楚,因为这东西又不是他的兴趣所在,可是问题就是,那个朋友,有一次带了一只那个朱城的黑陶锅给他,说是自己去青岛吃海鲜,顺便也去了那朱城买黑陶用具。
罗维礼收了朋友带的礼物,谢过朋友,就放一边了,他是不会去用的,因为他很少自己煮东西吃。结果,被他老妈用来炖了鸡,还说什么:“阿哟,维礼啊,你不懂的,这种锅好的不得了,你没看汽锅鸡都是用的这种锅子,拿来炖、煲哦,那个汤出的都跟用不锈钢锅子弄出来的不一样。”
然后,他老妈还让他问问他那朋友,能不能买多两只,所以他就请那朋友以后要是再会去那个什么朱城的话,能不能麻烦再带个两口那种黑陶锅回来....
....于是乎,这么一路的弄下来,罗维礼一个对陶这种东西一点兴趣也没有的人,是多多少少也晓得了“山东朱城黑陶”,还啥啥“历史悠久”....
好吧,就算那啥黑陶历史悠久到了在现在这个宋代就已出现了(其实早出现了,在宋代之前的2500年前就出现了)....那他也不知道那个啥“朱城”在哪里啊!
。。。
罗维礼总想着说放弃找这个黑陶,可是,有时候,一看到老爹那忙活得很快活的样子,就总想让老爹的小食摊看上去更显档次,吃上去“更有感觉”。
于是,他问汤城:“汤城,我们之前去的那个密州是在哪一路(=省)的?”
“京东东路。”
“哦。”
汤城心道:哦一声就完了,也不跟我讲讲你要干嘛。
罗维礼只是在想事儿,一抬头看了他一眼,那个皱眉皱眼的样子,也不晓得他在想些什么,就问他:“对了,汤城,你知道那附近有哪个地方或者说村子,是有在做一种黑色的陶锅陶罐的吗?”
“啊?我也不知道啊。”
“嗯。”
罗维礼去找了陈七,想让他去找“探子帮”,问问帮里的叫花子们在京东东路有没有认识“同行”....
喜欢酱门无匹夫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