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家役。”
王二道:“溪乡的乡司是李老太爷,也不知道县衙和李老太爷要抓的是不是同一伙儿人?”
“我也还没琢磨清楚。不过从两拨人的行事来看,似乎都在暗中行事,不欲与人知道。”
“这个好办。乡司府上有我认识的人,我可以找人打探下。”
云小鱼听罢问王二:“你还认识乡司府中的人?你原来在他府上上班?”
王二道:“云姑娘,你说话的用词很成问题,我总听不大懂。你来的地方不如长志来的地方的人会说话,什么叫做‘上班’?应该说‘当差’。”
云小鱼笑道:“嗯,对,那你可在乡司府上当过差?”
王二笑道:“我虽然没有在他府上当过差,但我有认识的人在他府上当差呀。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县令官儿虽大但管不到咱们头上。要真说谁在溪乡说了算,那是李老太爷!所以平日里认识个乡司府里的人,好办事。”
袁长志道:“说的不错。官道民途,哪里都一样。”
云小鱼听出袁长志话语中隐隐有无奈之意,知道他是想起了他自己的身世。
关于袁长志在宋朝的身世,以及他为何会从宋朝来到这西陵国,他早就给王二讲过。而云小鱼到了金塘镇不久之后,有一次王二又从头到尾给她细讲了一遍。
袁长志是澶州清丰县人,他祖上也曾是朝廷官员,但因赈灾不力被罢免了官职,家道败落。后虽生活清贫,但对子孙的教育颇为重视。
袁长志的父亲袁世平从小勤读诗书,可惜屡试不中,后来在县主簿手下谋得个文书的差事。
到了袁长志这儿,干脆就不读书了。
原本袁世平是想让袁长志继续走考取功名这条路的,在袁长志很小的时候就给他请了教书先生,省吃俭用供袁长志读书。
结果袁长志就跟屁股上长了钉子,根本坐不住。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学母鸡孵蛋,剪猫胡子、揪猫尾巴,什么讨人嫌干什么,经常把袁世平气个半死。
教书先生一个转身没看见,袁长志不是在他母亲的房间里蒙头大睡,要不就是跑到外面找人玩耍。
袁世平气急了拿着棒子追着袁长志满院子打,可但凡一涉及到腿脚上的事儿,袁长志就特别灵,跑得比兔子还快,谁也抓不着。
后来袁长志的母亲就劝袁世平:“我看长志倒适合学武,他聪明,但聪明的人未必一定都要读书。要不咱们把他送去学武吧。”
袁长志母亲的这个思想在现代也是颇为开明的,她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针织女红,无一不能,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闺秀,当年看上了袁世平刚正不阿的品质以及为人谦和的气质,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袁世平。
二人婚后琴瑟和谐,不久就生下了袁长志。两人对袁长志爱护备至,后来袁长志三岁的时候,两人又生下了个女孩,就是袁长志的妹妹袁宝宝,但袁宝宝幼年夭折,袁长志就变成了家中独子。
所以说袁长志长大的家庭氛围是很和谐美满的。
在袁长志母亲的劝说下,袁世平也担心再这样下去袁长志不但读不好书,最后还混成个街头混混,那还不如送他去名门正派的门下学武。
于是袁世平辞退了教书先生。
辞退教书先生那一天,老先生的眼泪差点流下来,心想可算是解脱了。
他两眼含泪拉着袁世平的手说:“老朽无能啊,教不好小少爷,辜负了老爷的一番重托,日后没有颜面再见老爷啦,这钱我不能收,你留着给小少爷再请个老师吧。”
袁世平坚持让他把钱收下,老先生不好推脱,收了钱,抹着眼泪走了。
袁世平长叹一声,说了句:“送去少林寺吧!”
于是五岁那年,袁长志被送到了少林寺拜师学艺。
正如他母亲说的,袁长志的聪慧就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了。
师父教的动作别的师兄弟要学个三五天,袁长志很快就能领悟其中的奥妙,一两天就能掌握。
在先天上,他天资聪颖,颇具慧根;在后天上,他又不耻下问,勤奋好学。对武学的深层意义极其执着,经常自己冥想很久,不想明白绝不罢休。
这样一来袁长志就逐渐把同门师兄弟都甩开了一大截,但师父要照顾集体的进度,所以还是按部就班地教。
袁长志的师父法号智能,排智字辈,智能师父本来想着袁长志学得快,就让他等等大家,但袁长志那时还小,哪里呆得住。
闲得没事儿干他就拉着智能要智能再多教他,智能不教,袁长志就开始祸祸别的师兄弟。
那时候的袁长志身上还带着点在清丰县街巷学来的痞气,像是打了人就跑,放狗咬人什么的,都是跟些不三不四的混混学来的。
同门师兄弟还给袁长志起了个外号,叫“一二四”,又叫“没有三”。为什么叫“没有三”呢,因为每次袁长志拉着年纪小的师弟们干坏事,临要逃跑说好了数到“三”大家一起跑,袁长志总是数到“二”,到三就没声儿了,等到别人一回头,他人早就先跑了。
到后来智能到方丈那里说:“我教不了他了,谁能教谁教吧。”方丈对谁来接手袁长志也颇为头疼。
就在那日,堂上有一高僧正与方丈畅谈佛法,高僧听说此事说道:“我想见见你们说的这个孩子。”于是方丈就叫智能把袁长志带到了高僧面前。
这位高僧一看之下就说:“我收他做徒儿如
喜欢古瓶记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