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老兵下
蹬着自行车,感受着久违的自由和清馨空气,张蜀生享受到了一种曾经很熟悉的惬意。以他的格其实并不是特别适合做一个政治家,只是恰好来到这个年代,带着改造中国的理想,他不去做都不行。
如果说他的上位是因为改变了历史,那么,历史也同时强迫了他。
沿着郊区公路,骑车的速度并不慢。昆明经济圈的经济也越来越发达了,虽然一路上只见到少量的小汽车在郊区公路上行驶,但却能见到许多卡车拉着货物,有的是食菜蔬,有的是工业产品,离开或者进入城市。
这几年,西南的变化太大了,隐隐让张蜀生找到了后世的感觉,每一条公路上都充斥着运输车辆,有较少见的私家小汽车,也有许多装载南北货物的大卡车,更有一些村子集资买的拖拉机轰鸣地开过,这些都是代表着国民经济年年增高的景象。
据一份最新的经济预测显示,由于战争的拉动作用,西南的经济很可能在年底达到意大利的发展水平。统一的问题如果得到顺利解决,在第四个五年计划内,西南将彻底把这些三流甚至是二流资本主义国家超越。
顺着下乡的公路,张蜀生一路向北骑,大约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离昆明十几公里的一个村子。
再往前走公路就断了,只有几条崎岖的乡镇级小马路向更山区里面衍伸,张蜀生没有再往里走,停了自行车推着走到村口,从村口的指箭石碑上,知道这个村子叫红豆村。
这个村子并不像当年的梨树坪那样,受限于浅丘陵的地形,群居度较低,只有村口公路通向的那一片有一处群居点,其他的民居都散落在山腰或者山岗上。
六月下旬已经是水稻生长的重要阶段,稻田里随处可见饱满的稻穗迎风飘动,灌浆期的水稻进入了收获前的最后一道坎,只要一切顺利,看稻田里的水稻长势,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
前面路边稻田那里蹲了一群人,有几个人站在田里,不时地弯腰拔出一两株水稻递给水田边的人看,似乎在讨论什么东西,离得远远的,张蜀生只听到“灌浆、水、今年……”这几个词。
对于水稻,张蜀生也算是一个专家了,最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时,他几乎是从头学起,和周子凯一起,把杂交水稻弄了出来。因为粮食的问题确实是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在随后的一些新种研究中,他也经常参与进去。随着多年的科研,以及梦想机为他带来的改变,那些逆天的专属兑换物品,如体质『药』丸、脑域改造『药』丸、星际学习机的培训等等,不说依靠那些超前的科技,张蜀生本人的科学智慧已经是世界超一流的了。
“姜师傅,从这几株水稻来看,病是肯定有的,但上次施『药』后为什么没有效果,我想了一会还拿不定主意。有可能是配『药』方面出了问题。”
一个身着下乡工作服的农技站人员,正在那里给几个村民讲着水稻的事情,看来这个年轻的农技员遇到了问题。
“小徐同志啊,这水稻眼看就要收获了,可别出什么岔子,劳你多想想办法。”
一个年纪很大,约莫60多岁的老人,身板还很直,整个人气神不错,可能是水稻的病情困扰了他,眉头紧蹙,望着这一片水田。
“放心吧姜师傅,我再看看,回头立即向上面加急反应一下这个问题,明天我还来。”那位小徐农技员显然是遇到了难题,虽然收集了足够的病株,但也没急着回去,又沿着田头查看起水稻的病情来,随之脱下鞋子,自己也下了稻田。
张蜀生停下自习车靠好,走了过去,拿起一株病稻,仔细看起来。
“这位同志,你看这是怎么回事。”
村民见张蜀生的穿着打扮,见他拿着病稻看,以为也是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当下给他介绍起情况来。
那位蒋老师傅也凑过来,拿着把扇子帮他打扇。
水稻的问题比较简单,是因为几种病的复合发作导致的,那位农技员应该是刚毕业不久,经验还不太丰富。随即掏出笔写了几样『药』物,递给那位农技员。
“原来是这样,您对水稻方面的东西了解得太透彻了,请问您是?”
那位小徐农技员还以为张蜀生是哪个学校的老师或者研究所的,不禁感到有些震撼,原本以为自己这个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在这乡镇上应该算有水平的,没想到路边随便的一个路人都算得上半个专家,不禁尊敬起来。
“曾经在东川的水稻研究所待过,后来身体不适合做研究了,就改行当了记者。今天是下乡采写点东西,顺便走走看看。”
张蜀生把早就准备好的个人身份说了一下,如果有人真要查证件,他都能掏出来,安全处准备了一堆假身份资料,说是假的也不对,到原单位查核,一定能查到这个在编的人员信息。
“原来是记者。可惜了。”那位农技员微微有些失望,开始整理病稻的资料,准备回去配『药』,心道这要是一个水稻方面的科研人员,怕是至少也是西南大学毕业的,也难怪人家在东川区的水稻研究所待过,那可是令人向往的地方。看他的水平,至少和自己的老师差不多了。
“这位记者同志,你可一定要采访一下姜师傅。”
“是啊,姜师傅都快70了,一个人租种那么多田,就为了学校的孩子们。”
村民们一听是记者来了,顿时围过来,希望
喜欢超级科技强国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