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侯韩明回到军镇后,参将王明就纳闷了,侯爷啥时候出去的?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他更加糊涂。
韩明立即释放了所有被关押的将领,然后召集他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随后,这些人怒气全消,并且官复原职,返回军营之中就开始抓捕假军侯的义子。王明作为义子之人,也被下狱,他被抓起来时都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陈庆之因为此次出色的表现,暂时被镇远侯韩明任命为总兵,凭镇远侯的关系,到时候报备前军都督府和兵部便可转正。
而韩明和萧锐商量之后,为了避免引起太大的惊慌,以及继续将计就计,看能不能阴到还未得知真相的大赵国一方,所以决定不将假军侯的事公布于众。
不过,萧锐和韩明亲笔书写加急军报,加盖两人印章,将这里发生的事禀告京都,虽然陛下不一定会这么快返回京都,但等他回京,便可获悉。
随后,韩明开始收拾军规纪律,直接处斩了几个严重违反军规的“义子”,效果立竿见影,所有士兵都老实了,他们明白了,曾经以严治军的侯爷又回来了!
短短三四天,涣散的军心被重拾起来,军镇的混乱也立即消失,克扣的军饷也被先发了一部分,镇远侯召开了全军大会,并承诺将克扣的军饷一分不少的补回来!
另外,被委派来此监督两国贸易往来的工部、户部、都察院官员,也被韩明捉拿,并且搜刮到了铁证,再次发送紧急军报送往国都。
五天时间,韩明连发京都三道军报,才算将军镇和军营秩序彻底稳定下来。
接着,韩明去了闽中府,求见了明王萧远,并如实告知此事。当萧远听说咸王差点遇害,而通风报信之人很可能来自萧远身边,萧远第一念头,就想到了他的王妃。
韩明离开闽中府后,萧远休了王妃,并囚禁起来,终生没有了自由!
那么萧锐去了哪里?
他为何没跟着镇远侯去闽中府?
莫非偷懒了?
非也。
此时的萧锐已经跟着去燕国的商队,进入了燕国的境内。
只要去燕都待够十五天,就能获得一次免费降临,萧锐岂能放过这次机会?
萧锐不是去见燕玲珑,绝对不是,是为了降临而来的。萧锐敢发誓,自己若是撒谎,系统不得好死!系统下地狱!
看!系统没事,所以自己没有撒谎。
这就是辨证论。
陈庆之的忠诚值已经满值,不过萧锐没让他跟随自己,他这样的将帅之才还是跟随镇远侯吧,而且萧锐已经旁敲侧击点过镇远侯,陈庆之的能力出众,呆在他的手下太屈才,会被镇远侯的光芒遮掩,应该给他光耀大夏的机会。
正好,镇远侯有六万人马前往湘州,防备大赵国侵犯燕国,这便是一个好机会,可以让陈庆之独当一面。
而镇远侯不是小心眼,更不是善妒之人,他欣然同意,立即发送紧急军报回国都,建议陈庆之前往湘州担任总兵!相信五军都督府不会拒绝这个任命。
陈庆之去了湘州,会很快解决那些韩晨的义子们,然后重拾六万兵马的军心和军纪,将这支军队打造成属于他的白袍军团!
这一趟鲤城军镇之行,虽然没获得什么降临值,但却收获了陈庆之和镇远侯的支持,足够萧锐乐呵好几天了。
而此时,萧锐和郭嘉、典韦、李元芳已经深入燕国数百里,路过了两个郡,距离燕都仅剩下五六天的路程。
和大夏国不同,燕国的地方行政划分为郡、府、县,不过他的国土面积只有大夏国的一半,所以只有三十六个郡。
燕都在整个大燕国的东北方向,距离大夏国只隔着五个郡,不是国家的中央位置,也因为距离大夏国较近,一旦大夏国翻脸,举兵南下,没有过多的天险阻挡,只有一条大江燕江阻隔,一旦渡了江,便能长驱直入,夏国的兵马兵贵神速,六七日便能攻到大燕国国都,非常凶险,所以大燕国才一直想着和大夏国结成兄弟同盟。
七国之中,燕国的国土面积最小,国力也最弱,他夹在魏国、赵国、大夏国之中,建国只有二百余年,也因为三国平衡的需要,才相干无事。
不然,燕国这片疆土必然是三国交战的胶着之地。
历代燕皇也意识到自己国家弱小的处境,所以他们不遗余力地武装自己,保护自己。
比如,历代燕皇都开挖燕江,如今的燕江足有十里宽,是一道天然屏障,并且在燕江南岸,驻扎了二十万大军。这是防备大夏国。
南方地形复杂,沼泽密布,还生存着大量毒物、毒虫,这道天然屏障很大程度阻止了魏国,但近年来,大燕南方持续干旱,导致连绵数百里的沼泽都大部分干枯,露出龟裂的土地,这便给了魏国北上入侵的机会。很久以前,燕国这片土地属于魏国,后来被燕国的开国皇帝夺了过去自立,所以魏国和燕国的仇视是祖上就传下来的。
故而燕皇急切地想和大夏结盟,如今结盟了,他便把燕江驻扎的二十万大军调回来十五万,驻守在南面,防备魏国。
北方是赵国,接壤的边境线是连亘的山脉,不用长线防御,只需要在几个关口设防,便可警惕赵国的进攻。
至于西面,是高耸的雪山,是无法跨越的天然屏障。
以上便是燕国的外面环境,至于内部环境中的矛盾就更多了。
都说燕太子昏庸,其他皇子无能。燕玲珑公主
喜欢系统逼我做皇帝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