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名作为傀儡和招牌的义军王别将,连同在当地的亲眷一起给拖出来砍了祭旗,就此宣布光复和归还朝廷的治下,然后相互委任了一大堆的刺史、长史、司马、别驾、主簿、典史、参军之流。
但是未曾想到的是,他们随后陷入内部利益瓜分的扯皮和撕逼,各种串联和拉帮结派尚还没有得出一个基本的结果来,就已经被从广府远征江陵的太平军给重新找上门了。而他们甚至连公推的领头人和明面上的交涉代表都没有决出来。
然后发生的事情就自然而然了。各家拼凑出来孤注一掷的夜间袭击失利之后,就免不了被乘机夺城的太平军给逐一的抄拿出来杀全家了。
因为是军情火急而不能耽搁太久,所以没有太多时间停留下来来进行甄别和调查,再推行那公审之事;所以是快刀斩乱麻式的先把所有豪门大户一扫而空了;这也是在安南之地所实行过
先惩罚性的处决掉其中能够找到的成年男性,再把妇孺连同土团军的俘虏押解到广州去另作处置。后者分配到矿山当中去充作劳役补充,前者就近安置在工厂附近的特殊劳动营里,而在女营代表的监管下从学习最简单的自食其力做起。
这样做虽然不能彻底决绝真正的问题根源和反抗苗头,但是却可以让这些对方残余和旧势力,在一年半载的短时内不再成为义军所要面对的问题;
就算是乡间剩余的地主豪强们,依旧普遍抱有不合作和对抗的态度,但是在失去这些实力较强的领头人及其武装力量之后;想要重新串联和沟通形成新的合力,并且重新组织武装和决定出新的土团头领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在此期间有相应的时间和缓冲,来让广府方面派出更多合用的官吏和基层办事人员来,配合着探报、普查、工作三支队发动社会底层的贫民百姓,更进一步的处理和消灭掉那些,躲过初期的清算却民愤较大的余孽,或是暗自隐藏起来待机而动的不满分子。
然后把新的屯田所和编管安置地给建立起来之后,就在当地真正打下了一根契子,而通过圈地和安置手段,正式拥有一批本土既得利益的拥护者;然后就可以以这些人为依托推行更进一步的土地清丈和人口搜检、登籍的工作;
在周淮安的后续计画当中,最终目的就是把那些乡里基层,世代被垄断和把持的人身关系和舆论主导权,从那些受打击的乡绅、豪强大户手中给逐步的夺取过来;只要有足够外来新事物的对比和参照样板,他们对于乡里所坚持的封锁和垄断终究只会变得不堪一击起来。
然后,以桂州境内初步成型的核心模范示范区和成熟经验,再进一步推及到岭西北部桂管十三州的主要平原地带和农业产区当中去;最终在经济命脉和政权组织上加强对当地的管控和后续影响力。
当然了这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周期。其中并非没有反复和波折,也不乏长时间的对抗、拉锯和矛盾冲突。但是只要执行的人能够持之以恒的坚决贯彻下去,那不怕出过谬误也不怕走过弯路,最终的胜利者依旧还会是太平军所主导的一方。
因此,桂州州城固始县既下,接下来位于上游的灵川县、临源县,还有作为古灵渠南端起始点兼关塞的秦城戍,也是相继鼓荡、望风而下,而毫无抵抗和波折的落入到了义军手中。
当地的士民百姓更是有相聚“壶浆箪食”之举,就好像是发生在州城当中的那场变乱和背叛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一般。也让义军在此行沿途的种种作为,充满了某种“畏威不怀德”的讽刺意味了。而获得这些地方的另一种好处也由此慢慢体现了出来。
就是通过沿途征收仓禀库存和查抄大户、士绅所得,不但让义军手中携带的钱粮翻上一番,还有大量的剩余来用作后续招徕和赈济贫苦民众的各种安置项目。
因此仅仅在桂州境内耽搁了三天之后,出征的大军就已经行进在了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高如刀削的深峡古运河之上了。
(本章完)
喜欢唐残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