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臣工眼中太子这个人是个好说话的,不管是坐朝监国,还平时理政,只要出现的纰漏不大,太子都装作没看见,给与大家充足的时间去改正。
对于这一点,身为中书令的岑文本身有体会,中书省和东宫之间往来的文牍很多,白纸黑字间难免有不少漏洞,可一直的相关无事,这次弟弟事败被出首,皇帝又把中书省的权利一分为二,这不能不说是对自己的一个警告。
值得庆幸的有两点,第一是皇帝对吴王和自己还有三分情义,第二是把弟弟老早的从世家关系网中摘出来,如果所有的事都一股脑儿的暴露在皇帝面前,那就是菩萨显灵也保不住他们。
按道理说,今儿在大理寺的旁听的众官以自己这位中书省的宰相为首,太子在审理、结案的时候首先要询问意见的应该是自己,可直到结束太子也没问上一句,乾纲独断就了解这桩风化案,这让岑文本感到十分没有面子。
当然了,太子也没有问窦宽和马周,他们俩一个是东宫的心腹,一个与太子交好,在这方面不会挑理,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这让本就没有面子的岑文本更是如坐针毡。
翌日,承庆殿,皇帝对李承乾能如此快的处理萧氏和谢氏之间的纠葛非常满意,虽然江左世族的势力大不如前,不能再左右国家社稷,但瘦死骆驼比马大,朝廷将来还是能用的着他们的,所以特意叮嘱了李承乾一番,然后才召见萧瑀。
在隋唐两朝,当权者基本都是血缘亲戚,这和去年限制世家通婚是一个道理,李世民在登基之前还受了萧瑀不少恩惠,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萧瑀在朝时办了那么错事,还没有杀他原因。
现在他致仕了,赋闲在老家,虽有小过,但于大节上无错,所以李世民也愿意让太子在审案子的时候网开一面,博得一个善待功臣的美名。
“时文啊,这几年你去朝在外,每逢国事不决的时候,朕总是会想起你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嘛!要不是你这次在兰陵出了风月之事,咱们君臣二人还不知道什么年月能再见呢!”
皇帝脸上的笑容很真诚,言语中也颇多顾念往日之请,这让萧瑀十分感动,萧氏因为他的原因这名声在长安已经烂大街了,皇帝还能如此顾念旧情,足见他当年的选择是多么正确。
一想到这里,萧瑀在阶下拱手回话:“陛下,人老多情,臣虽远在兰陵,但心中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您。这几年大唐在陛下的治理下国力日强,岁稔年丰,老臣看了这心里真是高兴啊!”
在相位的时候,萧瑀是不明白“识时务”这三个字为何意,从九岁封新安郡王到入唐为宋国公,萧瑀一生仕途坦荡,顺风顺水,从来都没有受过一丝磨难,所有事都是水到渠成的。
再加之和李渊父子的渊源、私交甚深,别人不好说的、不敢说的,到了他这都不成问题,所以积年累月也就养成嚣张跋扈的性格。
可经过了这几年的致仕生活,也让萧瑀体会了一下什么是世态炎凉,什么是小人嘴脸,那些往日里见了他跟见到亲爹一样的家伙如今态度也变了,权位这东西还真是让人折腰的利器啊。
可他年纪大了,仕途之心也就淡了,没有了往日那种争强好胜的锐力,这有些事能过且过吧!
“时文,昨日太子给朕上了一份本章,奏本的内容说你年老多病、来日无多,请朕看在你往日辛劳颇多的份上,恢复你宋国公的爵位。并将你另外两个儿子全部调回京,晋萧锴为虞部郎中,萧钺为礼部郎中。
让卿一家得以团聚,享受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刚才朕已经批了,着太子去中书省传旨了,今后无事的时候,时常进宫来陪朕说说吧!”
有些人情是顺水的,李承乾是如此,皇帝也是如此,父子二人这么作当然不仅是为了一个老而无用萧瑀,更是在用行动告诉朝中的文武臣工,只要安心的为李家尽忠,为朝廷作事,李唐皇族是不会亏待每一个人。
“老臣萧瑀谢过陛下隆恩,陛下对老臣的恩典啊,老臣就是粉身碎骨也是报答不了,陛下。”,说着说着,萧瑀浑浊的双目渐渐湿润,俯身在地,对皇帝连连施礼。
“好了,时文,咱们君臣情谊深重、相知甚深,说那么多客套话干什么呢,来,快起来吧!”,李世民笑着抚了抚手,示意萧瑀不用多礼,起身坐回去回话就好。
放下心中的包袱后,萧瑀和皇帝聊地更加尽兴了,二人一起回忆了创业时期的峥嵘岁月,从晋阳起兵到鏖战关中,从西征薛氏父子到平定郑夏诸王,从登基伊始到北伐突厥,这期间艰苦不是亲历着是不会理解到底是有难的。
君臣二人一高兴就聊了一下午,晚膳的时候,李世民特意吩咐准备了丰盛御宴来款待萧瑀,用膳的时候聊的都是家长里短,说这说着就扯到了李承乾和他那几位兄弟的身上。
近几年,朝廷和诸皇子之间反生的事,萧瑀多少还是听说过一些的,再加上临来时萧锐的提醒,萧瑀当然明白皇帝因何为难。
思索了片刻,在心中权衡一番后,萧瑀拱手言道:“陛下,身为天家子孙,有那个能对大位不动心呢,诸皇子对东宫的不满与陛下如何行事并无关联,不管您将来把大位传给谁,得不到的心里都会不舒服,所以您大可不必为此忧怀。”
“说句犯忌讳的话,老臣过去特
喜欢贞观皇储李承乾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