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胜新婚,周建国此次前往沪江市开会来回耗费了5天时间,再次跟妻子俞美诗重逢,两人都感觉到久违的激情。
月初,厂里下发了中央传达的文件,考虑到中国人口增速过快,朝着10亿人口大关直去,为控制人口规模以免出现吃饭穿衣难的情况,未雨绸缪准备号召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考虑生育问题。
从以前的“人多力量大”转变为“晚、稀、少”政策,具体如下:“晚”便是号召适龄男女推迟结婚年龄,从法定年龄男20、女18岁推迟5年时间,以男25、女23岁起建议结婚。“稀”就是拉长生育间隔,两胎间隔时间最好在4年左右。既不耽误工作,又有充分精力带好第一个小孩。“少”就是希望改变当前动辄一大家七八口人的现状,呼吁生育执行“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论国家动员程度,中国在地球村肯定位列前三,于是很快国家人口调整的方针就传达到基层,八零一一厂为此还特意召开全厂职工大会认真学习讨论。
“建国,小逸已经4岁多,你看是不是该给其添一个妹妹了。免得他仗着独苗身份,天天外出闯祸。”
若是此刻在客厅单人床睡着的周逸听到,怕是赶紧一个骨碌爬起来。自己是有些调皮,但平日里还算听话,怎么好端端地就黑锅从天而降下来砸到自己后背之上。
以前周逸一出生就患病,导致夫妻俩都将全部心思放在了这个儿子身上,恨不得将所有最好的都给他补偿。现在伴随他健康长大,手臂的隐患也彻底得到根治,而且俞美诗也调到了厂里工作实现一家三口同住屋檐下,再要一个小孩的外部条件算是成熟了。
“你怎么知道就是妹妹?如果再来一个弟弟,到时两个混世小魔王联手,怕不是得把家里搞得天翻地覆。”
去了沪江一趟,展会上得到许多新技术支持,科研难关攻克在望,让周建国心里大石减轻了不少重量,因此他顺着妻子的话调侃两句。
“反正我就是有这个预感。
生个妹妹来管一管周逸,让他明白自己当哥哥的责任,免得天天在厂里带着一大群孩子到处乱跑。”
提及周逸,俞美诗的语气不由温柔了下来,她这个儿子大家都夸其聪明,但就是调皮爱玩耍,跟夫妻俩文静的气质一点都不搭。
“小孩子嘛,活泼好动很正常。
以前他手臂受伤时,咱俩不就说过只要他健康成长就行,不求大富大贵。现在儿子身体好了,你反倒开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小时候自己就是放羊般长大,父亲周东宝基本没管过自己的成长,因此周建国对周逸也跟着顺其自然实行不干涉政策。
“你呀你,子不教父之过!
你没看到常跟儿子一起玩的曾其立,他父母已经教其识字了吗?还有其他厂里的小孩都会背诵一两首古诗啥的,就我们家的周逸什么都不会,只会变着法子在厂里带着一大群孩子疯玩。
你不知道就在你去沪江开会这两天,我说要教他背诗,你猜你儿子怎么回答?
他说,背诗干嘛,又不能当饭吃!
我看以后你再不管一管儿子,他将来说不定就得到大街上讨饭吃了!”
一想到当时周逸满不在乎答话的神情,俞美诗就心里来气。
在对儿子的教育上,周建国是奉行顺其自然原则,小孩子贪玩好正常。而俞美诗之前也没太在意,但自从搬来厂里住之后,发现邻居小孩的家长都从小对其开始教育培养,让她心里开始不断焦虑起来。
一群家长聚在一起聊天,然后小孩轮流表演才艺,就自家孩子啥都不会,如此场面得多么尴尬。
“你没看周逸天天当着孩子王领着一大群同龄人四处跑啊,说明咱们家儿子天生就具备领袖能力。
至于学习嘛,现在他还在幼儿园,将来小学时老师会教读书的嘛。在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现在他正是玩耍的年纪。
牛不愿意喝水,你不能硬按着牛低头啊。
那么着急,小心拔苗助长,到时反而害了我们家儿子。”
周建国对此毫不在意,反倒让妻子不要焦急放宽心。
儿子去讨饭是不可能的,至少平平安安长大就行,将来在八零一一厂当一名普通职工也可以,周建国对周逸的期望实在不高。
他甚至一度在心里想,会不会儿子喜欢去当兵,弃笔投戎报效国家,那么就可以圆了他爷爷的军营梦。部队待遇好,真去当兵的话也不错,算是继承了人民子弟兵的优良家风。
在周家小两口为孩子的未来喋喋不休时,一墙之隔的郑家也在就同样问题而烦恼。
郑云德的女儿郑翠翠今年马上就高三毕业了,在停止高考的背景下,她不可避免要执行下乡插队政策。
为了保证郑翠翠接受良好的教育,郑家一直让其在沪江市高中借读。她的学习成绩很优秀,排名一直在年纪前十,若能高考的话基本是必上大学的料。
可惜,大学的大门没有朝她打开,反倒是农村在向其招手。
“咱们厂职工当中,像翠翠这样今年高三毕业的情况还有3个人,他们户口都迁来了皖南。
按基地方面的意见,就是将这批高三毕业生集中起来在当地就近安置下乡插队。皖南这里本来就是农村地区,不用再将孩子送到外地。”
以前皖南小三线基本只管生产,不用顾及职工及家属的生活安置问题。现在既然强调落户扎根
喜欢国芯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