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家门口在走廊处远瞭,可以看到远处半山坡一栋四层小楼正搭着脚手架在施工,自其打下第一块地基起,周逸就被告知那里将会是自己的新家。
只要搬进新家,他就会拥有一间独立的房间,告别眼下在客厅乱搭建隔开的小卧室,这对周逸来说可是极大的诱惑。
于是,每天一有时间,他就会盯着半山坡看,忠实履行着一名小监工的职责。
日复一日,这栋未来新家所在的小楼,就在周逸眼中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小龙哥,新楼还有多久才能建好呀?”
趴在护栏上发呆,周逸看见郑如龙准备出门就随口问了一句。
要说对新家的期待,郑如龙的热情足以跟周逸一拼。
他已是年满18岁的青年,还进厂当了学徒工,却每天要跟父母和姐姐挤在一块居住,确实非常不方便。
姐姐郑翠翠提过想出去住集体宿舍,毕竟她也是厂里职工,这样家里可以腾出空间,但却被母亲潘芸否决掉,理由是不想占公家便宜让人说闲话。
另外就是新宿舍楼很快就建好,让自己女儿再忍一忍,反正那么多年都过来了。
总之郑云德在厂里威望高,除了经常下基层关心职工外,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待遇也是一大因素。
“还有3个月吧,楼内里面得装修。估计到明年五一,我们就能在里面过节咯。”
一大一小,两人见面最大的话题就是新楼,足以超越了年龄的代沟。
4层高的新楼,受欢迎程度从低至高。
1楼最抢手,因为可以多出一个小天井,足以搭建半个房间堆放杂物。4楼是顶楼,怕晒又怕漏水,加上要爬楼梯,大家都兴致不高。
房间以抽签形式分配,抽到好楼层的兴高采烈,不好的话只有自认倒霉。
户型只有一室一厅和两室一厅两种结构,家有小孩的职工才有资格挑选两房的户型。
俞美诗先抽,抽到了4楼。
结果虽然不满意,但至少也是新楼两室一厅,周建国倒是无所谓高低,只是妻子有些耿耿于怀。
潘芸手气不错,抽到了1楼,后来为了照顾腿脚不便的职工,郑云德主动提出跟对方调换,来到顶楼继续跟周建国一家做邻居。
于是,一梯两户两家人继续对门。
郑如龙倒是希望姐姐尽快谈朋友嫁掉,那样的话他可以在新家享受独立房间待遇。可惜郑翠翠眼界颇高,一直来都没有看得上的对象。
这次她应邀到县城游玩,不知道是否有了新进展。
“女大不由娘。
你别管得翠翠太死,她高中毕业后插队和教书都快满4年时间,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许多小姑娘一进厂谈了几个月对象,就张罗着结婚,我们家翠翠待会都算大姑娘咯。”
知女莫若母,潘芸知道女儿眼界高,许多时候都是受到郑云德的影响。
“翠翠才22岁,这不还没到建议结婚年龄嘛。
再说我们家女儿一向来独立,有自己的见解。
何况恋爱自由,我可没干涉她的选择,不要用老一套封建思想来看待我。”
郑云德当然不会反对女儿找对象,只是希望她慎重选择,当然肯定得过自己火眼金星这一关。
“行了行了,我的意思说我们不要太过干涉女儿的选择,免得又像高考那次一样。”
话声刚落,潘芸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高考一词,在郑家算是忌讳,无论是郑云德还是郑翠翠,都觉得这是心里一大坎,避而不谈。
当初郑云德力主女儿读高中考大学,没想到后来高考却中断至今,算是人生一大遗憾。
“唉,时代的造化,我们普通人又能有什么办法……”
郑云德叹了一口气,想方设法岔开了这个话题。
幸好郑翠翠插队后招工进入了八零一一厂,转为了吃国家商品粮的职工,这才让他心里好过一些。
当父母谈论着自己时,郑翠翠正焦虑地守在华阳县汽车站前。
她是没有谈朋友找对象,但这并不妨碍其交朋友。
今天是郑翠翠跟笔友认识满一周年的日子,趁此机会两人决定见一次面,互相看看在纸上有过灵魂交流的对象到底如何?
往来信件之中,两人算是志气相投,不然也不会有相约见面之举。
虽然从沪江来到皖南山区,但在黄浦江畔读了10来年书长大,郑翠翠心里一直认为自己是沪江人。
她在工作后,一直喜欢向沪江的报刊杂志投稿,每年都有两三篇文章得以登堂入室发表。
正是一篇描写从下乡知青到小学教师心理转变的文章,让郑翠翠收到了不少观众来信,从而跟其中一年龄相仿的人成为了笔友。
笔友在这个时代,算是非常时髦的交友方式。
这位到访的笔友是男同志,目前在黄山茶林场插队,是地地道道的沪江人,跟郑翠翠年纪相近,高中毕业后被早一年分配到皖南山区。
黄山茶林场顾名思义,就是位于黄山脚下的林场,以种植茶叶为主。
这里也是沪江市的一块飞地,由安皖省政府转交给沪江市经营,属于市农垦局管理。
为了开拓林场版图,沪江市动员了6000多名知青在此插队下乡,算是皖南山区另一个沪江人聚集点。
正是因为有相近的人生经历——高中毕业后没有机会高考被分配到皖南插队,同病相怜的背景,让两个人开始通过一笔一纸超时空相遇。
手中拿着
喜欢国芯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