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扶苏还说道:
“大将军如今将这原料售与匈奴,明日它们就会被匈奴制成‘霹雳火球’用于与我军作战。”
“大将军可有考虑过我军将士吗?”
沈兵不答反问道:
“公子以为,我沈兵不如此做,匈奴便得不到这些原料吗?”
扶苏想了想,就回答道:
“匈奴依旧会得到原料。”
“不过……他们要付出更多的牛羊和财富。”
沈兵又问:
“匈奴新灭东胡,夺了大批东胡领土、百姓。”
“多付出一些牛羊,对匈奴可有影响?”
扶苏又摇了摇头,回答:
“影响不大。”
“然大将军此举……”
沈兵拱手回答:
“公子不知,沈兵这么做便是为了控制匈奴手中的‘霹雳火球’。”
扶苏还是不明白:
“控制?难道大将军给匈奴的原料是假的?”
沈兵摇头道:
“匈奴又岂是那么好骗的?若原料是假,他们又如何能长期收购?”
沈兵这么一说,扶苏就更是摸不着头脑了:
“既然原料是真,又如何有控制之说?”
沈兵不慌不忙的解释道:
“若平时匈奴都在我等手中购买原料,到战时我等突然断供……”
扶苏闻言不由“哦”了一声恍然大悟:
“大将军此言有理。”
“战时所需‘霹雳火球’又岂是这些许原料能满足。”
“若匈奴军已习惯有‘霹雳火球’助阵,战时突然断供便能予以重创。”
“大将军此计甚妙!”
这在古时或许可以称得上是个“妙计”,但在现代尤其是军火市场,早就是稀松平常的做法。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想控制一个国家的经济或是军事装备,那就先得让对方占点便宜。
比如用低廉的价格将武器装备卖给对方。
对方一看,还有这好事?
如果自己研发少说也要投入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金,而且还不一定能研发出来。
而现在只需要用这点钱就能装备上这军舰、这飞机……
那还有什么好想的,买!
谁曾想这一买就停不下来了,因为后续还有升级版本、还有新款军舰、战机,以及保养、维护等一系列问题一环扣一环,价格也蹭蹭往上涨。
更严重的还是买了个开头,就意味着资金大多流向国外的军火企业,本国军火企业却因得不到资金无法生存,于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技术储备出现技术和人才断层。
等到发展到四代机、五代机的时候才幡然醒悟:“我们应该要有自己的军企”。
于是马上就希望能生产四代机、五代机并提上日程……
这时醒悟只怕已经太迟了,人才储备、技术储备以及工业打造都需要时间。
如果强行上马,结果就只会是投入大量资金结果造出来的东西却是连本国军队都拒收的垃圾,而这垃圾的价格却偏偏贵得惊人。
于是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装备依旧只能靠买,国内军火企业依旧只能混日子,于是依旧造不出好东西……
更严重的还是。
若有一天打起仗来,这些武器装备突然断供,那会是什么情况?
或者这些武器装备的价格提升十倍,买还是不买?
沈兵现在做的,就是通过贸易的方式控制匈奴手中的“霹雳火球”。
而想要控制,首先就要与匈奴建立起联系让匈奴对自己提供的原料产生“依赖”。
否则,如果匈奴长期与中原百姓进行民间交易,到战时沈兵又去哪里找这些源头?
如果连源头都无法找到,又如何将其切断?
如果无法切断,又谈何控制?
沈兵此时这么做,也就是从边境百姓那以更高的价格买进原料,又以较低的价格售与匈奴,实际上就是在边境百姓与匈奴之间形成一道分水岭。
匈奴能从沈兵这以更低的价格得到原料,自然不会去边境百姓那买。
边境百姓能将原料以更高的价格售与沈兵,当然不会以更低的价格售与匈奴。
于是,沈兵只是损失了中间的差价,就成功的将原料的源头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里。
反正匈奴能得到原料,与其无法掌控,为什么不让自己手里多一张牌呢?
另一方面,此时的北地已不缺钱,那损失的差价对沈兵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不过沈兵却担心一点,他想了想就对扶苏说道:
“此事,公子务必跟皇上解释一下。”
“否则……”
扶苏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这的确不是小事。
因为若是没说明白的话,那妥妥的就是“通敌”。
到时不仅沈兵要负责,就连扶苏都可能受牵连。
事情还真像沈兵猜的那样。
才不过半个月,成天盯着沈兵的赵高就去嬴政那告状了。
消息其实是李斯告诉赵高的,李斯在各地都布有耳目消息十分灵通,于是很快就知道沈兵高买低售与匈奴通商的事。
李斯又觉得自己以丞相的身份总是挑北地大将军的刺不太好……这就属于将相不合的问题,不是嬴政所乐见的。
赵高身份不同,借他之口告知嬴政就方便得多。
于是赵高一日就假意对嬴政说道:
“皇上可有听说……最近匈奴竟也学会了‘霹雳火球’的制法。”
嬴政一边批阅奏折一边漫不经心的回了一声:
喜欢大秦工程兵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