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他为了老八当真是连命都豁出去了……”
康熙左思右想了一下午,最终为太子反常的行为找到了这么一个合理的解释。当初兵分三路,老八便在东路大军。这几日东路军一直未传来消息,太子连夜出走,今早带兵去的,便是东路军所在的东北方向。
只是,这看似合理的解释背后,实则却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之处。
东路军虽然多日未有消息,但太子如何就断定老八有危险?
太子一向谦恭孝顺,行事也颇沉稳老练,这次如何竟这般不知轻重,连夜出走调兵,还一声不吭?
还有最令他感到费解的,太子与老八感情虽好,但随着这几年老八被逐出宫外,他们两个便不常走动了,太子如何会为老八甘冒这么大的风险?
胤礽身为太子,他不可能不知这件事情的后果,然而他这如同中了邪一般的举动,究竟是为何?
若说是兄弟情深,且不说自古皇室里头亲情淡薄,手足之间互相猜疑防备甚至自相残杀;单说在寻常的百姓之家,又有谁会为了兄弟将刀架在脖子上?
这般深厚强烈的感情,有谁会相信是兄弟情深呢?
康熙深深地叹一口气,不愿再想下去,一切就等到太子回来之后再说吧。
再来说胤禩这边,大军向东行了七八日之后仍是不见敌人踪迹。这日傍晚大军正停下来扎营,突听前方探子来报在向西六十里处发现了敌人踪迹。经过将领们分析之后,立即决定大军拔营出发,连夜向西行进。大军走了一夜,直到第二日傍晚仍未发现敌人。将领们无奈,只得吩咐停下来暂时扎营。然而到了夜里四更时分,突听得外面杀声震天,竟是敌人不知何时攻了过来。四更天正是人最困乏之时,可怜许多战士尚在梦中便被敌人一刀夺去了x_i,ng命。
这一仗打得可谓艰险之极,从半夜一直打到天亮,清军越来越少,而敌人竟似源源不绝。眼见我方败势已显,将领们只好下令带兵突围。等到突围成功,原先的五万人马此时只剩下了不到两万。两万人且打且退,逐渐向费扬古率领的中路军靠拢。
胤禩同将领们分析过了,敌军兵力太多,少说有十万人马。若他们原路退回军营,加上那三万驻军,也才不过五万人,这样一来岂非等于将自己的老巢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而且还是在没有自保之力的情况下,届时皇上危矣。而中路军离他们较近,兵力也最多,有八万人马,目前这种情况下向中路军求助无疑是做好的选择。
大军突围之后胤禩便派人快马加鞭分别向军营与中路军报信,前后总共派出去好几拨人,只希望有那么一个能将信送到,好想办法救援。
这样又过了四五日,原先的两万人马只剩下五千人不到,援军久候不至,东路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当中。清军逃了数日,此时早已人困马乏,胤禩索x_i,ng决定不再逃了,寻了个地势较高处,吩咐士兵们挖战壕。胤禩想过了,这样逃下去早晚一个死,倒不如停下来放手一搏,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虽然他们现在五千人不到,但是这几日下来敌军也不是毫无损伤。据他估测,敌军由最初的十几万人到如今大概只剩下七万人不到。如此放手搏一搏,也许还能等到援军到来。如若实在等不到援军,胤禩也想好了,他势必与这五千将士共存亡。
伸手按一按胸口,隔着冰凉的铠甲与厚厚的棉衣,胤禩的手指仿佛仍能感觉到那枚坠子的轮廓。胤禩的脸上忽而漾出一抹温柔的笑容来:世间沧桑变化,哪怕这一生仍旧短暂,但总有一人为他痴心相守——他,此生足矣!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君来报道~~~~~~
☆、战事(三)
“启禀皇上,贝勒爷吩咐奴才务必将此信交到皇上手上。”
康熙接过信,一目十行,读完之后过了良久竟将信在掌中紧紧攥成一团,半晌之后竟又展开,放在烛火上烧掉了。
信是大阿哥传来的,梁九功还是头一次见着康熙读完信之后做出这般举动。他虽不知信上究竟写了什么,但只盼着千万别是什么惊天坏事才好。自那日太子出走之后的第二天,康熙便离开养病的行宫回到了军营里。这几日虽然康熙的气色渐好,但他看得出万岁爷心里头压着事。太子爷的事对万岁爷影响不小,若大阿哥那边再出点什么事情,对现在的情势来说岂不是雪上加霜。
如梁九功所料,胤褆那边确实出了点事。胤褆在信上写到胤禛与他发生分歧,不顾军令,领兵一万向东去了。
若非康熙读信时是坐着的,他此时怕是早已站立不稳了。老四他带兵向东去做什么?那里又有何人值得一向老成持重的老四不惜违抗军令?康熙只觉得大脑一阵阵眩晕,数日前因着太子出走而涌上的那股脱力感此刻又袭遍了全身。
好啊!真好啊!他们兄弟一个两个的为了一个老八当真连命都不顾了!真是他的好儿子啊!
“拟旨”良久之后,康熙方缓缓出声道。
“是”内侍展开一卷空白的圣旨,提笔欲写。
“……现命中路军即刻东进,不得有误。”
内侍最后一笔写完,正欲搁笔,便听康熙的命令传来:“再拟一封。”于是内侍赶紧又展开一卷圣旨继续写。
“西路军停止西进,速速撤回。”
内侍怔了怔,没想到这第二道圣旨竟然这样短。等了一会儿,见万岁始终不再开
喜欢[清穿]八阿哥的传奇一生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