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后知后觉发现自己竟然和金钩子毗邻而居的大商人,顿时就一头冷汗挂了下来。身为邻居,他们几乎都和这位“金老爷”一起喝过酒……
那可是金钩子啊……顿时之前官府的布置都有了合理的解释。老百姓们纷纷前往官府表示感激。
就在这时,被盯准的目标,遭到了雷霆打击。
由于消息准确,再加上猝不及防,守备军一打一个准,几乎没有走脱任何一个匪徒!
缴获的贼赃丰厚到让几个见多识广的官员们,都有些眼红。然而他们知道这些贼赃不能动,至少暂时不能动。在眼下这个时候,什么都比不上刷名声来得重要。
而论到刷名声,林同知最有发言权,而且这次所有的盗匪消息几乎都是他确认和提供的。不仅有匪寨的地点,还有盗匪藏匿的地点,甚至还包括了城内的销赃窝点。当了那么多年地方官,要说他们真的一点都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盗匪们也不是傻瓜,给一点孝敬也就算了,不会把不该让人知道的信息也给透露出来。官员们最多就只知道一鳞半爪。凭着这些信息去抓人,别说剿灭干净,就是能不能抓到人都两说。
问题是,偏偏是这位来到吴州时日最短的林同知,提供了最详实的消息……官员们脑子里转了一回,林同知怎么知道的这些事情,他们是想不明白;可是他们明白,这位林同知虽然和他们同在一地为官,人家毕竟是状元出身,又有个吏部尚书还兼太子太傅的爹,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马,根本就不存在挡他们路一说;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结个善缘,将来说不定就是一条出路。
众人想明白了,自然纷纷以林同知马首是瞻。
林同知也不客气:“剿匪所获,自然该上报朝廷。现在官路不通,应当响应朝中号令,将缴获的粮草辎重,运送到谢将军手上。”
二皇子谋逆,平叛的重任直接交到了禁卫军统领谢飞的身上。谢飞是谢侯的弟弟,颇有乃兄之风。
当朝最能打的,一支是蔡国公府。不过蔡家所执掌的兵力,大部分都被牵制在边关。
另外一支就是谢侯家。
二皇子之所以直接挥军北上,其实也是被逼无奈。他原本坐下这些布置,还真不是为了造反,顶多就是以防万一。在他看来,下一任的帝王舍他其谁?四皇子不过一个奶娃娃,能不能长成还是个问题,哪里能够和他分庭抗礼?
再说,四皇子背后有蔡家,他身后不是还有谢家吗?
结果没想到他的谢表弟,竟然给他捅了那么狠的一刀!
好吧,这些先撇开不提。他提前发动本来就是因为钱粮不足,河州的府库虽然让他补充了一些,但是沿途还有损失。再加上他的动作必须快!
他带出来的这几万兵马,几乎就让京畿的守备为之一空。禁军虽然精锐,但是数量毕竟有限。蔡家的兵力远在边关,他必须趁着这个机会,一举拿下京城。他在京中还留有后手,到时候会有人来给他开城门,等他到攻入京城,难道还需要等什么太子封号吗?
父皇也是老糊涂了,还是退位当个太上皇吧。
二皇子清楚自己的情况,京中那么多文臣武将,当然也能看明白二皇子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颁下旨意,号令各地驻军积极剿灭反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不过各地的驻军是不能轻易调动的。不然前脚刚刚走出家门,后脚老巢就被人端了,找谁说理去?所以,各地基本上都在拼命剿匪,只有距离叛军较近的几个州府,才死命抗击。
吴州的守备姓殷,他听着林同知的话,突然福至心灵,提议道:“此去送到谢将军手上,路途遥远,不如某帅兵攻打叛军侧翼……”
那么大老远的送钱送粮,一定得要派军队去。而且平叛关系重大,为了万无一失,最好殷守备亲自跑一趟。那一样都要大老远地送过去,反正家里闹事的小贼全都给摁死了,他干嘛不多带点人,趁机捞点军功呢?
军队驻扎在内陆,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基本上生命安全有保障,坏处是没军功可捞难以升职。
平叛听着是危险,但是大头由谢将军扛着,他只在后面捡点零碎,想来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殷守备的思想很好理解。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去外面溜达一圈打打酱油,说不定还能捞上点外快。
吴州的知府和同知都表示支持。哪怕文武从来都看不对眼,但是殷守备出门就代表了吴州,他们全州的官员都能沾光。他们在家里面做着就能刷一把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为了刷声望/平叛,整个吴州的官府再度全力运作起来。
天气微微变得不那么炎热的时候,一家桐油铺子在河州开了出来。
对于林淡的这个决定,胡澈想了一会儿就明白了。
余道长却是怎么都想不明白:“直接在吴州卖桐油不好吗?何必大老远地卖去河州?”
吴州现在虽然也产桐油,可是那点产量说是能够自给自足,其实这还是针对的官府和军队。除此之外,百姓家就不用桐油了吗?
百姓家当然也是要用的。最起码在数年内,桐油在吴州绝对不愁卖。
河州路途遥远,一路上光是运输的花费就不是个小数目。
林淡笑眯眯道:“当然是因为在河州,桐油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啊。”在商言商,光是这一点利益驱动,就足够他做出这样
喜欢重生一品男妻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