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敢非议皇上,您是先帝指定的继承人,若不是有变故,也不至于防患于未然。”
沈徽轻笑了一下,“防患于未然?你几时也这么想了,不是一直说,朕没必要和一个失败者太计较?”
忽然间停住话,良久过去,才微微一叹,“父皇不喜欢我,是因为母妃的缘故。我是寤生儿,出生时险些累母亲死去,钦天监为我批过命格,说我一生亲缘薄,克尊长。我自小就和母妃不亲近,都是教养嬷嬷和奶娘陪着,想要见她一面,要请很多次旨,多数时候都会被拒绝,少数时候,只让我隔着屏风在外面磕头,问几句功课如何,身体如何,不疼不痒就过去了。”
转着手里的茶杯,他倏忽一笑,“他们都以为远离了我,母妃就能长命百算,可是养第二个孩子的时候,还是胎死腹中,从那以后母妃便一直郁郁寡欢,召见我的次数越来越少。这些不虞,父皇都算在了我的头上,到最后也还是说我克死了自己的母亲。”
容与静静听着,视线落在他的侧脸上,颌骨轮廓精致,鼻梁高挺,神情不见哀伤,反倒是有种淡淡的讽刺,只是眉稍到底还是染上些许不易察觉的落寞。
恍惚间,心里像是有根弦被抽紧了似的。
他们的前世今生何其相似,倘若他没有上辈子的经历,听了这番话也不过唏嘘两下。感同身受过又自不同,原来沈徽背负的一样也是原罪,只不过却是莫须有的那一种。
不知道该如何劝慰,或许他需要的只是个聆听对象,容与没有说话,垂手站着,安静而专注的凝望他。
“宫里后来还有过几个孩子,结果无一例外都养不活,不必父皇说,我也知道,这笔账迟早都要记在我头上。反观沈彻,则是万千宠爱于一身,在众人呵护下长大,母妃对他甚至比对我还好,更别父皇了。我想不通,只有加倍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拼命读书,学骑射功夫,希望父皇母妃能多看我一眼,多召我去说说话。可惜努力似乎没什么用,苦闷之下,我求助于我的老师,他于是告诉我,我应该成为一个对社稷有帮扶的亲王,为君主分忧的好臣子,这样父皇才会对我刮目相看。我听了他的话,请父皇给我机会,不惜力的承办差事历练自己,为的就是让他看到,我有能力做一个好臣子。”
放下杯盏,他露出一记嘲讪的笑,“没过多久有传言喧嚣直上,说我借机排除异己,四处邀买人心,贪功越进是为争储位。父皇很不悦,对我连番敲打,甚至将我身边亲近的人一一降罪贬斥,让我痛失臂膀。可唯有我的恩师,却没有丝毫过失。那时候我才了悟,连他都是父皇精心挑选的,那一番劝我上进的话,原来别有目的,只是为了让我遭嫉,让我的所谓野心昭然于天下,让父皇更有借口打压。”
“那时候我十四岁,想了又想,他是君也是父,我不得不低头。可我已名声在外,将来沈彻即位,怎能容下一个比他还通实务的藩王?与其惶惶不可终日,等着被诬陷被赐死,倒不如把命攥在自己手里。我韬光养晦,也学会不再相信。每个人对于我来说都可以是棋子,用过既可以丢弃——试想连师道尚且可以背弃,还有什么是值得相信的?”
他长长一叹,其后缓缓笑起来,“原本以为世上再无君子,没人能守得住本心,不想居然让朕遇上了一个。从容不畏死,明明柔脆的不像话偏又那样强项,为了一点恩惠肯不顾性命,却坚辞不愿构陷旁人,心里的底线在权势富贵、生死荣辱面前竟能不动摇。这样的人倒也有趣儿,朕再想不到,他会是个默默无闻藏于内宫,毫不起眼充为仆婢之人。”
万没料到话题兜兜转转,竟然落到自己身上,更没想到他会亲口说出对自己的感受,容与抿唇思量一刻,平实应道,“臣不过是顺势而为,也是做一点自觉该做的事罢了。”
“是顺势而为还是顺心而为?”沈徽饶有兴致的笑看他,“朕心里有数。所以朕逼死了皇考,心里有愧,却不后悔!”
说这话时,他眉宇间分明有一股睥睨世间万物的傲岸。容与心口微颤,他的确是为求生存,父亲没有爱过他,他是否也就不必再纠结于骨肉伦常?这实在是个宏大的命题,作为一个现代人可以理解,也赞成不被亲情绑架,但作为这个时代的人,他的行为何止离经叛道。
沈徽何尝不知道,抿口茶,接着道,“你不是好奇朕何故下江南,其实朕是来看陵寝选址,朕已决定,百年之后归于南京,长眠在太祖开国的都城,于地下陪伴祖宗。”
原来终究还是在意的,自太宗迁都,历代皇帝都已葬于京畿,他忽然反其道行之,无非是死后不愿再见自己的父亲。说到底,古人的忌讳比现代人要多,那些桎梏像是枷锁,牢牢的捆住一个人的身体和灵魂。
也怪不得他要隐晦行事,不肯大张旗鼓下江南。方才即位一年,让群臣知晓他有此打算,恐怕有人立即能联想出,他是为无颜面见先帝之故,父子龃龉还是小事,倘若被有心人利用,难保不演变成得位名不正言不顺的口实。
容与在心底一叹,这样机密的事,他说给自己听,自己就不能不表态,“皇上心意已定,臣无可厚非,至于修建皇陵,臣愿效力,皇上若要监督进程,臣随时待命。”
话是出自真心,真心之余也有私念,这一趟出来,虽然确有思念沈徽,不过是因习惯使然,然而宫里的生
喜欢半生为奴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