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了笑,漫不经心的:“大概是怕我们窥到了什么不该看的秘密,杀人灭口吧。”
他的“杀人灭口”说得轻飘飘,谢令鸢却感觉一阵森寒渗入骨缝。
.
他们藏身的背后,恰到好处地也变幻了一幕画面。
回头看去,似乎是十一二岁的白婉,已在朔方郡定居了几年,言谈举止只是普通的邻家小姑娘,唯一不普通的是容貌不俗。
因这容貌不俗,不知发生了什么,她居然出现在了勾栏院!
所谓的勾栏,是唐宋所指的歌舞之地,并非后世卖笑卖肉的场合。晋国的风月场所分两类,一类是妓院,一类便是这种,有弹唱歌舞,影戏、傀儡戏、杂技等。时人颇有才子佳人的情趣,那些有名的歌舞伎,若遇到fēng_liú才子,不但不收分文,反而以求得他们墨宝为荣,足以炫耀到老;而文人士子官员,也常常以与著名的乐姬舞姬交好为谈资,甚至互有攀比之意。
不过白婉并非什么有名的乐姬,她虽美貌,然弹箜篌的技艺,此时只能算陪衬。少不了有宾客刻薄调笑几句,这也是正常的,然她面皮薄,每每遇到这些调侃,便脸上通红,垂着头下去了。
.
虽然馆内丝竹喧嚣,嬉闹豪奢,然而目光错出去,也不知是怎么个境况,外面竟然开起了仗。
往来通商的繁盛之地,朝夕就成了破败城池。
敌国士兵耀武扬威走在街上,两个人头被挑在木杆上游街,民众们悲恸却敢怒不敢言。
那人头初看眼熟,谢令鸢紧紧盯着细看——不正是宋静慈回忆中的慈祥伯父,朔方的守将苏廷楷么!
原来这个时期是“正月之祸”啊,难怪乱成这般情景。想想,白婉是景祐三年随兄长迁居至此,正好遇到了。
而传说苏廷楷通敌叛国,未想竟然是这样的下场,被敌军挑着头颅游街。
.
白婉的识海,很巧妙地拆成了连接不起的片段,似乎是为了防止别人窥探似的,十分零碎。
正月的寒风吹来了黑云,二月的冬雪依旧缠绵。三月的春风姗姗未至,四月的阳光依旧凉薄。
城中随处可见尸骨蒿草,尽是战乱后的荒芜。
有些人家的门楣都掉下来了,半斜不斜地砸在地面上;五六岁的小孩子蓬头垢面,坐在台阶上睁大眼,有些呆愣愣的;偶尔听到街上有喝骂声,是西魏的官兵,抢了什么东西,吆五喝六走过萧条的街道。
然而随着时令渐暖,四月时节,第一片桃花在呼啸的北风中巍巍地绽开,在热烈的民心中灼灼地飘落。
朔方,这座看了千年翻覆兴亡的古老城池中,无数民众被聚集了起来。
他们听从于一个戴着魔王面具的人。
那人千骑相拥,一手执马鞭,一手是一柄分外长的剑。他带领他们,经历了巷战、城战。他们时而巧妙地将西魏人引到屋子中,以火箭射杀之;时而设计城外机关,叫西魏人死伤惨重。
而那人,无论城内外战况何等惨烈,他岿然不为所扰,骑在马上如电飞驰,手中长剑却稳稳破开风,转瞬间连斩十几人。
血滴在空中溅起、飞扬,迎着他的剑刃被一削两半,他黑色的大氅像苍鹰翅膀卷起的旋风,却又不断在血岚开出的花中游走。
.
当几天之后,纷纷扬扬的桃花伴着人间烟火飘落,战火的黑烟从城际上空散开,在街巷中绰约漂浮。而那人在马上,摘了魔王面具,一眼就惊艳了众生。
——本以为是个混世魔王,谁想不过是十来岁少年郎。
谢令鸢没有太意外,这个人,正是丽妃识海里的韦不宣。
若将何贵妃、韦无默几人的回忆,七零八碎地拼凑起来,景祐九年,“正月之祸”爆发后,韦不宣就从云中郡赶去了朔方,他也是多管闲事,才给自己招来了祸端——
在当时桂党推三阻四、不肯出兵之际,韦不宣收回了朝廷官军无力收回的城池。正因这一役实在打得漂亮,韦家的战力受到了京中忌讳,引来不少大臣弹劾,认为他这一仗胜得蹊跷,是西魏人特意让路的。后来,承恩郡公被定了十多项罪名,韦不宣也落了通敌之罪。
而今想来,韦不宣千里救朔方,只是少年人的意气行事,否则以韦家的城府,怎能允许他做出这样张扬之事?
可这时的韦不宣啊,真是说不尽的意气风发。春风得意马蹄疾,便是如此了罢?
你看他一双秋水的眼弯着睫羽,一双清淡的眉直飞鬓角,闪动着玲珑剔透和少年人独有的纯净张狂,就那么随随便便地一瞥,一瞪——
忽而剑起寒光,向着谢令鸢二人直刺而来!
.
那剑太快、太利,远不是方才持着匕首的白婉仪、白兄白父等刺客所能匹及。
剑尖直指谢令鸢,她眼
喜欢后宫佳丽心悦我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