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郝建军满怀雄心壮志和他的同学们奔赴广阔天地去发挥作为,走的时候马玉平叮咛这那的,让他到了尽快写信回来,他很不高兴,把母亲的牵挂不当一回事。
小女儿郝丽秋上小学了,她搬到哥哥的下铺一个人睡,和蒋秋梅一个班,两人上下学一起。
家里少了郝建军,马玉平很不习惯,好像心被挖空了一块,很长一段时间睡不好觉,盼着他的信,每天下班都要去门口收发室问问。
蔡氏收到女儿几封信了:他们都在河光公社,但没有在一个村,河光公社六个村,郝建军在一村吴其永在二村,她在五村,先去的李旺兰李香兰在六村。
半年后快到立秋了,郝建军才写信来,而且信很短,就是问候爸爸妈妈的身体,妹妹长高了没有,学习好不好。最后说了句我很好,不要担心。
郝丽华念完信,马玉平不相信:“没有了,他具体在哪里,住在什么地方,一句都没说。”
郝庆红不以为然地:“你还想他每天吃什么都给你汇报吗?”
马玉平当即决定:“我得去看看他。”
马玉平偷约吴氏蔡氏去看孩子,吴氏担心吴守亮可能不要她去,吴其永走的时候俩父子吵架。
马玉平说:“为什么呀?其永看上去很乖的。”
吴守亮被撤职批斗,吴其永认为父亲犯错,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吴守亮一直跟他解释说他是清白的,他也跟同学理直气壮的说我爸爸是冤枉的,可厂里再次生产后,吴守亮安排扫地,同学嘲笑他,他回家说父亲骗他,再也不相信父亲了。吴守亮发火,不是吴氏拦住差点打了吴其永。
蔡氏也想着去看女儿蔡艺华,女儿走的时候刚刚来月经,她都不太会弄。
吴氏经不住马玉平再三鼓动,决定瞒着吴守亮去看看儿子。
于是星期天三个女人一早出门,赶车去河光公社。
马玉平三人带了糖果做了一些咸菜之类的塞了满满一口袋带上提上,蔡氏还多了一个包,里面全是女人每个月用的草纸。
河光公社距离涪阳五十公里,汽车从涪阳出去一半路程后转入乡村机耕路,颠簸半个多小时后到了河光镇,街道不长,两边是各种店铺,和政府办公的地方,街道后面靠山前面傍着小河。
三个人下了车,不知往那个方向走,找到门框上挂着河光公社革委会的门,虽然不识字,但后面几个字见过,她们进去打听每个村怎么走。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告诉她们:顺着街道往前一段马路后,转入左边一条土路,走下去依次是一二三村,出街就左转过桥再右转土路,依次往前是六村五村四村。
三人道了谢出来,马玉平和吴氏一个方向,蔡氏需要过桥,她们约定下午在镇上等,记住时间,要赶在最后一班回涪阳的车之前回来。
马玉平和吴氏送蔡氏到小河边,河道不宽,水不深但很清澈,能看到底。
说是桥其实就是在水里放了两排石墩供人们来往,一些人直接蹚水过去,蔡氏小心翼翼的踩着石墩过了河,回头向马玉平她们招招手。
马玉平这才和吴氏按照刚刚革委会那个男子说的往前走,好大的太阳,来时忘记带帽子了。
转入土路走了一段,看见山脚下的人家,再看田地中间有十几个人正在收割稻子。马玉平:“这里应该是一村了,建军应该就在这里。”
两人走在田埂上,正午的阳光太强烈了,她俩早已汗流浃背,嗓子冒烟,快透不过气来了。
来到田边,只见四个妇女弯腰割稻,一小堆整齐放着,后面放在绊桶,六个男人拿起一把把稻子去绊桶上一下下用力绊,直到稻子都掉到桶里才把草堆放一起,后面的人又跟上,有些人赤着上半身,太阳照得晃眼睛,马玉平根本看不清楚那些人里面有没郝建军,田里的干活的人注意到她们,只听他们说:“哪家的客人来了。”
正弯腰割稻的一个妇女望望一眼,放下手中的稻子和镰刀,拿衣袖抹一把汗走过来,马玉平忙问:“大姐,你们是一村吗?”
妇女看看马玉平:“你们找谁?”
马玉平:“我找郝建军。”
妇女高兴地:“是建军的妈妈呀。”转身激动地喊:“郝建军,你妈妈来了。”
这时马玉平也看见了,那个穿白背心个子高高的就是他儿子,但郝建军并没如她期望的跑过来,只看了一眼就抓起稻子去绊,马玉平突然有被泼冷水的感觉。
其实郝建军早看见马玉平了,他之所以写信没告诉家里他的详细地址,就是不想来人看他,但母亲还是来了。
妇女热情地:“建军住在我家里,就在那里,你们去我家里坐吧。”说着拿手指靠近山边的房子。
马玉平被太阳光刺得眼睛难受,根本没看清妇女指是哪一家。
吴氏:“大姐,二村还有多远?”
妇女:“就在前面,不远。”
吴氏跟马玉平告别,准备去找自己儿子,妇女劝不走马玉平,看自己负责割的一排稻子落下了,他们是紧密配合的,一个接不上,后面就要停下来等,忙跑回去割稻了。
...
...
喜欢爱恨情悠悠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