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江南
三对六个人,除了冯一平,其它的都是第一次出省,除了于莲,其它的几个,长这么大,也算诸事顺遂,无忧无虑的很,这一路上很兴奋。
对讲机一只在肖志杰他们那,一只在于莲手里,黄静萍拿着一只,前后相隔几百米的两辆车的几个人一直巴拉巴拉的说个不停,就没个安静的时候。
这会,变成了晒诗会,大家搜肠刮肚,背那些以前学过的关于江南的诗词,几个女孩子看来之前都是做了功课的,一首接一首,看来一时半会还停不下来。
是啊,江南!
这是一个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很诗情画意的词语,大多数人提到她的时候,说的不是并不是指地域概念,说的其实都是她的文学意象,这些文学意向,有教科书上写的,有小说里写的,有影视剧里展现的。
一提到江南,大家想到的都会具体到这样的一个场景:烟雨蒙蒙,一条小河,把一个掩映在绿树红花下的镇子分成两半,沿河两岸,青瓦白墙的院落,一家挨一家,河面上,乌篷船带着哗哗的声响,轻轻的划过,沿河人家的窗户里,隐约有弹词声,或者古筝或者扬琴悠扬清新的音乐声飘出来。
小船刚娴熟的驶过一座古朴的石拱桥,又从一家人后院的花树下驶过,那花,红的耀眼,那叶,也绿的闪光,小船顺着小河蜿蜒向前,在那远方,有一座青翠欲滴的小山,那山顶上会有一座塔,那塔底下。保不齐还有座地宫……。
等等,还忘了很重要的一点,小镇街巷光滑的石板路上,一定有一个如丁香一般的姑娘,她是有着丁香一般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没有丁香一般的愁怨,她也打着油纸伞,软语款款的和两边的熟人打着招呼,当发觉你这个外人盯着她看的时候,她会恬淡一笑,然后最温柔的低下头,悄悄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然后。你可能就会有点丁香般的愁怨……。
但是,抱着这样念头去的人,多半是要失望的,比如车上的这些,包括那两个司机。
其实这一路上的风景区也不少,但是,选择太多,反而不好选择。最后一致决定,这些一个不看。直接朝他们心目中的胜地走。
两天后的下午,稍显疲惫,但兴致不减的一群人,终于坐在西湖边喝茶,他们刚刚去过断桥,平湖秋月。走完了苏堤,看了三潭印月,花港观鱼,这会稍事休息。
那三个女孩子坐了没一会,就在一边各种凹造型拍照。他们三个则悠闲的躺在椅子上,捧着一杯说是龙井的茶,看着不远处湖面上的画舫。
肖志杰捏着一块绿茶馅的茶点往嘴里塞,“真不错,真不虚此行。”
王昌宁躺在椅子上,吹着带着水汽的微风,还煞有介事的拿着折扇扇着,“是名不虚传,一平你觉得呢?”
“我啊,”老实说,这样的旅游,冯一平也很喜欢,后来虽然他来过这多次,最多只沿湖走了走,所谓的西湖十景,他拢共没看过一半。
当时到这来,多数都是为了工作,而旅游这事,其实很看心境的,心里有事有包袱的时候,或者说还在为生活奔波的时候,好像很难静下心来看看这些年少时向往的美景。
等到他后来终于有了点基础,再来的时候,却好像已经没有了那份热情,好多次,就住在西湖边上,顶多也就眺窗望一望,宁愿窝在酒店里看电视上网睡觉,也懒得出去走走。
现在这样的状态很不错,说得上是有钱也有闲,也不是跟着那些名为旅游,实为购物的旅游团走马观花,就这样在西湖边躺一下午,也是件很惬意的事。
不过,他现在要说的不是这些,“我就看出来一点,生在一个好地方,真是非常重要。”
“又出什么幺蛾子呢?”女孩子们回来了,张秋玲坐在肖志杰旁边,从桌上的盘子里拿起一块麻酥糖,吃了一口,可能觉得味道一般,顺手塞进肖志杰嘴里。
黄静萍摘下墨镜,拿起一块小桃酥,问冯一平要不要,冯一平摇了摇头,“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想想,西湖为什么这么出名?主要是因为和它相关的那么多人文典故。
从两汉起,中原汉族南迁之后,这里来过太多的历史名人,留下了太多的诗词、传说和才子佳人的故事,你看看这些题字,不是古代的皇帝,就是现在的领导人,不然,单凭它的自然风光,它会有这么大的名头,完全盖过国内的其它湖泊吗?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呢,当然是因为它生在一个好地方,比如,我们省城比它大,比它风光好的湖不是一两个,为什么都籍籍无名?还不是因为运气不好,没生在个好地方啊!”
他的这番话,也是有感而发,不过,那几个没有什么生活阅历,不知愁滋味的少年理解不了,黄静萍虽然和平常一样附和,真的懂的,怕是只有旁边桌上的那两个颔首赞同的司机。
“切,歪理!”张秋玲虽然听了不爽,但是找不出反驳的理由来,嗤笑了一句,又拿起一块绿豆酥,结果一咬一嘴粉,剩下的又转手塞到肖志杰嘴里。
肖志杰倒是乐此不疲,说不定想着的是这样就相当于间接接吻这样的龌龊念头,当然,以他在初一的时候,就敢牵张秋玲的小手这样的前科来看,接吻这事,怕是当初他们俩都在县里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做。
夏虫不可语冰,算了,跟他们说着些有什么用?“走,去曲院风荷
喜欢为头越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