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一枚炮弹击中了伦敦市中心的一栋建筑物,爆炸让这个原本已经摇摇欲坠的建筑物终于在灰尘中倒塌,腾起的灰尘弥漫在空气中,几个街区之外都能清晰的看见这里的地动山摇。
地下室里,因为剧烈的震动掉落下了几缕灰尘,丘吉尔靠在椅子上落寞的看着硕大的伦敦城区地图,在那里他可以真正的看清如今的形势,真正的知道他现在的处境。
远离战场的时候,他总是埋怨前线的部队为什么如此不堪,在德国人的攻势下几天就败退了下来。现在他自己身临其境,这才想起自己经历过的那一次世界大战,这才想起在战火中渡过一个小时那是何等的煎熬和痛苦。
伦敦是非常巨大的城市,德国人在市郊的进攻其实距离丘吉尔所在的地方还有十几公里的距离,不过一些远程的大炮依旧可以光顾他现在头顶上的街区,而那些大炮无一例外都是缴获自英队的武器。
守备司令部一个小时前来过电话,德国人距离那里的直线距离只有不足300米了,一些德军掷弹兵正在用“楼房拆除器”攻击他们附近的大楼,在电话里就能听见那种地动山摇的爆炸声。
想象中那种大范围的市民用手榴弹和德军同归于尽的场面并没有发生,倒是城市的各个角落里时不时传来用手榴弹自杀的爆炸声。德军早就已经领教到了市民用手榴弹进行的袭击,所以对待伦敦的英国市民也格外的小心翼翼。
凡事有市民投降的,他们都要求在远距离上高举双手,然后接受搜身检查确认没有什么问题之后才被专人押送到后方,不过依旧有各种记录表明,德队为了图方便而随意枪杀投降的伦敦平民百姓。
伦德施泰特在接到了一封阿卡多的电报之后,在伦敦实验起了一种新式的攻击战术,这种战术就是快速突击进入城市,攻击之后撤退回原本的防线,把已经成为废墟的地区重新让给对手。
然后利用火炮和飞机的优势反复对这一地区进行压制,将扑出来想要夺回阵地的英国士兵歼灭在自己早就熟悉的地形区域内。看似攻击速度减慢,不过能够有效的杀伤英国士兵。如此反复的攻击城市的一个角落,消耗整个城市的防御兵力,达到消耗对手有生力量的作战目的。而那片反复被让出去的地区,早就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和野外毫无区别,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巷战优势,作战方式也更加适合德军部队。
不过英国人也不是傻子,在反复争夺了几个街区之后,他们开始停止无意义的反击,也并不试图夺回已经丢失的阵地,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的坚持着,一打就是整整一天。
区别是德队的伤亡越来越少,英国平民的伤亡越来越多。而伦敦这个英国首都城市,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已经大约有五分之一成了一片光秃秃的废墟。
也不怪英国平民咒骂自己的政府,同为战败国的法国,巴黎现在还丝毫无损的摆在那里,市民要忍受的无非就是德国巡逻兵的滋扰而已,而英国伦敦现在已经毁灭,至于剩下多少才算结束,只有上帝知道。
英国人不是傻子,德国人显然也不是。前线的德国步兵越打越精也越打越熟练,最高统帅部练兵的计划有条不紊的实施着,已经有大约2万名熟悉城市作战的老兵被运回本国,充当各支新组建部队的教官和骨干。
而且德国人开始用各种办法来拉近巷战中的差距。他们用“楼房拆除器”将怀疑有英军的楼房打得千疮百孔,用腓特烈火箭炮对某一地区进行冷箭一般的突袭齐射,这种压制打法让英国守军吃了不小的亏,因为运气的关系,至少有三个营的英国士兵曾经被德军火箭炮覆盖过,损失了至少700名老兵。
原本这么打城市作战,是在给后勤增添压力,不过德国缴获了不少英国大炮,至少在英国境内补齐了炮兵火力的短板,而获得的燃油让德国运输舰省出了不少空间运输腓特烈火箭炮的炮弹,所以攻打伦敦的德军弹药还算充足。
相反却是英国的补给开始捉襟见肘了。美国因为英国皇室逃难加拿大,暂停了一部分对英国的援助,这一下让英国本土的守军彻底陷入了没有补给的尴尬境地——子弹还好说,储备的多少还有一些可以拿来应急,重型武器装备就彻底绝了来源。
美国的m3坦克彻底断货,英国缺乏重型反坦克武器的现状直接导致了伦敦周边守无可守,a集团军的装甲部队沿着伦敦郊区的边界横扫一圈,轻松完成了对英国首都的合围工作。泰晤士河上硝烟滚滚,英国首都危在旦夕。
丘吉尔没有忙着逃走,他依旧还在伦敦市中心的地铁下面,他的那间地下办公室里。英国人在伦敦有大约10万可堪一战的守军,还有大约10万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这些人守卫着丘吉尔的伦敦,守卫着曾经的大英帝国最后一道防线。
战争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医院的玻璃都被炮火震碎破裂,虽然已经是3月,外面也并不太过寒冷,不过躺在医院病床上的老人和伤患们,依旧只能无助的等着他们最后时刻的来临。德国的炮弹可不长眼睛,已经有不止一处医院被炮弹击中,也已经不止一处挤满了平民的房间摇晃倒塌。
英国的士兵如同鼹鼠一般,在废墟和满是灰尘的建筑物里寻找吃的东西,他们满身灰尘,拎着步枪小心翼翼的从街道的一侧跑向另外一侧,然后钻进楼房的大门,一点一点迈步
喜欢我的第三帝国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