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回回人前人后都得端着,所以能当皇后的都是非常人。
想到这里,盘儿突然有一种奇妙感。
因为她前世似乎就有这么一段心路历程,不过对象是现在的太子妃,以后的陈皇后。
“苏奉仪,奴婢带您去歇一歇,晚上还有赏月宴,另外陛下也在乾清宫设了家宴。”
宫女轻柔的声音,打断了盘儿的胡思乱想,她见徐良媛已经跟着宫女走了,就对跟她说话的小宫女点了点头。
谁知刚出偏殿的大门,竟见太子迎面朝这里走了过来。
太子穿了身杏黄色绣四龙袍,腰束金玉腰带,脚踩金绣龙纹皂靴。乌黑的头发在头顶上梳了发髻,不过比起平时,今日还戴了翼善冠。
这一身吉服让他看起来格外俊美,又多了几分威严。
“殿下,您怎么来了?”话说出口,盘儿才意识到旁边还有别人,忙住声了,只是拿眼睛去看太子。
作者有话要说: 看了下评论,见大家对太子和太子妃之间的关系颇有争议,就‘夫妻之间为什么不能坦诚相待,有事可以直说’,以及‘太子妃发展到这一地步都是太子放任的’等问题,大概说一下。
太子出身宫廷,天生的天之骄子,太子妃出身陈家,到了年纪才嫁入东宫。两个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注定思维模式、性格、脾气都不一样。在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女子有妇德需要遵守,例如女子不得善妒。我们设想,太子妃在初嫁给太子的时候,她不想太子纳妾,她会跟太子明说吗?不会。她只会把心事存在心里,因为她毕竟不是寻常人,是日后要母仪天下的太子妃,她在外面的一言一行都受人瞩目,尤其是东宫在宫里处境并不好的情况下,她干什么别人都看着。
第五章还是第六章通过陈老夫人的旁白,应该能看出太子妃从小在她的教导下,其实心机也挺深的,出嫁前家里按规矩给她陪嫁了丫鬟,她利用自己几个哥哥把几个丫头都撇下了,虽没有明写是什么手段,但应该从侧面不难反应出来。这种性格的她入了东宫以后,当太子纳妾后,她会干什么,就不用我细说了吧?
再说太子,从太子妃出场那一章节,通过白描就写过太子妃嫁入东宫后,一直没有所出,这期间太子是没有纳妾的,太子没有说,她便也不提,是傅皇后急了,见太子妃进东宫一年多没孩子,才赏了人下来。?原文大概是这样。
太子为何不说,又为何对太子妃百般容忍?因为傅皇后不得宠,因为成安帝宠妾灭妻,他和傅皇后处境并不好,所以他最是注重规矩,这里的规矩是指不会让任何妾室越过太子妃(太子也是一直这么贯彻的,直到后来矛盾频发,夫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持)。包括盘儿入门,太子洞房当天晚上没去,之后一直也没去,直到太子妃安排了侍寝日子,他才去,最起初去的时候抱的想法是——这是太子妃娘家人,要全了太子妃颜面。
至于说太子为什么不跟太子妃明说,太子妃都拒绝在这个问题上跟他交流,他要怎么说呢?难道觍着脸说我不纳妾,就我俩过,他应该是觉得自己做的够明白了,但太子妃想多了。当然这里也牵扯到傅皇后,因为太子一直没有儿子,所以当妈的傅皇后也着急。
着急的不仅仅是抱孙子,一个二十多岁的太子一直没有儿子,成安帝并不喜欢他,他就只能补足自己的不足,来让自己无懈可击,继续坐稳太子的位置。所以傅皇后才会连连赏人下来。
关于太子放任太子妃。之前文里在太子妃起初有孕时,太子妃的乳母陈嬷嬷在太子面前故意说太子妃辛苦(其实是想给胡良娣挖坑跳),太子曾说过可以把手里的事交给陈嬷嬷或者高嬷嬷,太子妃误以为要被夺权,于是拒绝了。我记得当时有句旁白,既然说什么她都不愿意听,太子就不愿再多说了,然后太子就走了。
到了这个时候,太子妃依旧没有发现太子是心里不高兴了,足以证明夫妻之间的隔阂。也说明类似这种提点的话,以前太子没少说过,只是太子妃不听。(虽然没有直面描写,但我觉得通过侧面应该表现的很清楚)
这种情况下,太子他即使知道太子妃做的一些事(有的是猜疑,毕竟太子让人盯后院,也是出了那两场事后),他也不能捅破,还得去给她圆场,不然就是个两败俱伤的下场(例如这回)。
而且这种事情是要捂着的,不然太子妃的太子妃位置坐不了了,同时太子也会被攻讦‘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所以整件事说下来,谁都有错,谁都有自己苦衷,所以也就别说谁是谁非了,反正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吧,不是有句俗话,混久了,总是要还的。
38、
喜欢媵宠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