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特事局得到的情报,在下定决心要动手后,袁世凯秘密动员了八个师,十万余人的部队。就连北洋的老底子也动员了至少三个师的兵力,要知道在外蒙叛乱后,北洋六镇中一直都有一个镇的兵力驻守在外蒙,也就是说袁世凯自己其实也只有五个镇的老底子可以动用。
然而直隶是袁世凯的根本,总是需要有兵力驻守的,所以袁世凯也只能动用三个师。
而根据目前所得到的资料,这三个师应该就是驻守在保定的第二师,驻守在山东的第五师和驻守在南苑的第六师。至于剩下的五个师,则都是在北洋扩充军备后组建的,如驻扎在河南的第七师等。
就战斗力而言,应该比地方师要强,但是肯定比北洋的老底子要差,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同样驻扎在山东的张勋辫子军,根据消息应该也会参与进来,这样的话,这次北洋南下的总兵力应该会超过十万,达到十一二万的地步,就兵力而言至少要比严绍多出三四万的样子。(确切的说应该是武卫前军,那个定武军是在二次革命后,张勋被袁世凯封为定武上将军后才改的,然后,因为武卫前军太绕口了,还是叫辫子军吧,贴切一些。)
本来这些在北洋也是机密,不应该被严绍这么轻易得到的。
但是没办法,谁叫京畿军政执法处的限制太大了,经费又没有特事局多——————严绍每年花在特事局上的钱虽然不如花在国社军上的多。但比其他任何一个省的军费都是远远超出。
自然,就算如此。特事局也不可能知道每一件事,这点从严绍遇刺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是这个组织依旧替严绍起了许多作用。可以说严绍这一路能走的这么顺,他用超前知识所赚到的巨额财产起到了最大作用,而这个特事局就算不能算在次要位置,也绝对是最重要的几项之一…
而且和京畿军政执法处不同,那边需要看顾的是整个北洋的势力范围,虽然陆建章也想向外扩张。但是经费不足,连带着也就心有余而力不足。
特事局的任务首先是守住自己的老巢,免得其他人渗透进国社党的内部,其次就是对外进行渗透。
陆建章要看顾的范围实在是太大了,再加上手中力量不够,漏洞难免会变多。再加上这个世上总是很难有人会和钱作对的,这点安徽这边也一样。所以特事局很容易就在北洋内部收买了许多人,上面的情报也是从这些人口中得知的。
至于安徽这边,北洋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么做。
只不过特事局对内部也有着监控,只要发现有值得怀疑的人与内部高层进行接触,自然就会有所动作。先前黑龙会的人之所以宁愿守株待兔,也不愿意从在国社党内部已经收买的人口中得到些线索。就是因为担心会被特事局的人发现了,导致事情的功败垂成。
自然,内部监控这种事肯定是机密,不过付修明他们还是能隐隐察觉到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军队还是政府内部对特事局都很反感的原因。
——————————————————————
江西的战事已经成为定局。本来袁世凯的计划是在江西拖住严绍时,他便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宣布讨伐严绍。
但是江西的李烈钧要比他想象的还不耐打。三下两下的就被国社军打的溃不成军,这就打乱了袁世凯的全盘计划。所以现阶段袁世凯也只能是先进行部队的集结,等到集结完毕后在正式撕破脸。
而且根据他得到的情报,广东的陈炯明也在动员部队。
如果陈炯明的部队到时也能北上的话,至少可以牵制严绍的一部分兵力,让袁世凯的胜算再多上一些。
可以说,为了北洋这个团体,袁世凯已经是竭尽心力。
至于南昌城内的李烈钧,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在谁看来他的命运都是已经注定的了。也因此虽然还有一些人在关注着南昌发生的战事,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把目光转移到了北方,也就是安徽与河南还有山东的交界处。
另一方面,在南昌城内,这个时候李烈钧还不晓得自己其实已经快要被外界遗忘。
在从九江逃回南昌后,李烈钧就动员了大量的百姓和士兵,在城内修筑了相当数量的工事。九江的遭遇已经让他明白,如果不修筑足够多的工事、掩体出来,不要说硬攻,单是密集的炮火已经足够将他击垮。
而也正因为修筑了足够多的工事和掩体,使得城内的赣军在炮击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存活下来。
萧永言的三师和其他的部队一样,也是两旅四个步兵团,外加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工兵营和一个辎重营,嗯,再加上军乐队什么的。
其中炮兵团有72门炮,54门是75的。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在国内国社军的重火力虽然已经不错,但是不得不说的是75炮的威力实在是太弱了,105炮在国内或许算是威力最大的野战炮,但在国外却压根就不值一提,甚至只是许多部队的标准装备而已。
再加上李烈钧在城里也修了不少的工事,所以在攻城的时候火力虽然密集,但以75炮的威力,除非炮弹直接命中目标,不然基本无法杀伤在掩体和工事里的敌人。这也使得炮战后,城内守军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兵力下来。
只是炮击对士气的打击是极大的,再加上这也不是卫国战争之类的反侵略战争。城内守军的意志并不强烈,如果
喜欢扩张之路请大家收藏:(m.bxwx.win),笔下文学网更新速度最快。